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讓美國再次成為美國––紐約新美術館「費思.林格爾德:美國人民」
1967
年,卅七歲的費思.林格爾德(Faith Ringgold)在紐約的光譜畫廊(Spectrum Gallery)
舉辦了首次個人展覽「美國人民」。時隔五十餘年,在林格爾德的家鄉,紐約新美術館(New Museum)挪用當年的展覽名舉辦回顧展「費思.林格爾德:美國人民」,是其生涯至今最齊全的大型個展。
世界就是一個舞台––盧貝娜.希米德
她的繪畫和展覽呈現方式其實就是一個政治性表演〔…〕她的繪畫促使你去理解一個情境、去了解你與作品中人物可能的關係以及他們彼此的關聯。
──泰德美術館策展人麥可.韋倫(Michael Wellen)
科技、人性、改變與鏈結––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白南準:未來即現下」
對於科技、人與創作,長久以來有太多的討論,科技的定義和方向從來都是因需求而相對產生的概念及其產物,當具革命性的科技產品問世的瞬下,通常也昭示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歷史錨點。
談笑間遊生夢死──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毛瑞茲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
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策畫的毛瑞茲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個展「最後的審判」構建一個多維敘事時空,呈現卡特蘭卅年創作生涯中指涉的死亡、社會觀察、藝術觀照等主題,作品描繪藝術家的自我探尋及其與外在世界的關係,所有物件看似熟悉,呈現方式和展現畫面卻充滿差異感和衝突,在藝術時空書寫出充滿象徵意義的敘事。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