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族傳承到世界名藏
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五十週年特展「選擇文森:家族歷史群像」
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2023年2月10日~4月10日
適逢建館五十週年的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以「家族」及「選擇」為命題的「選擇文森:家族歷史群像」(以下簡稱「選擇文森」)特展拉開週年慶典的序幕。「選擇文森」以優雅節制的手法聚焦鮮少受人注目的梵谷家族,透過弟弟西奧.梵谷(Theodorus 〔Theo〕 van Gogh)、弟媳喬安娜(喬).伯格納(Johanna 〔Jo〕Bonger)以及外甥小文森(文森.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為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藝術所選擇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使命及責任,盼藉此回顧造就梵谷藝術成就的關鍵人物。

Van Gogh Museum, (Vincent van Gogh Stichting)

西奧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成立於1973年,收藏並展示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暨表現主義先驅梵谷的藝術創作與生命軌跡,是至今已臻最受全球擁戴的「藝術家美術館」(single artist museum)之一。「選擇文森」特展由梵谷的家庭為起點,概述家譜的同時搭配展出梵谷父母與兄弟姐妹的肖像。接著,將焦點轉至梵谷生命中最為重要之人:弟弟西奧。梵谷與西奧之間存在一段深刻卻複雜的多重關係,除了是血脈相連的親兄弟之外,西奧也是梵谷藝術生涯的最大贊助者、經紀人,也是梵谷的藝術自始至終最忠實的追隨者。兩人於1872至1890年間累計共達七百餘封書信往來,即是西奧對梵谷影響甚鉅和兩人親密親情的最佳佐證。
梵谷兄弟最初皆於古皮爾畫商(Goupil & Cie)擔任藝術經紀人卻很快步上歧路,西奧的事業蒸蒸日上,梵谷卻每況愈下,多次轉換職涯跑道,從教師、傳道人到書店店員,但每一次的嘗試都短暫且以失敗收尾。直到1880年的夏天,廿七歲的梵谷才在西奧的建議及財務支持下以創作為志業,開啟為期十年的繪畫生涯,這段時間中,梵谷以驚人的產量創作了約兩千一百幅作品,光油畫作品便有約八百六十幅。
1886年梵谷前往巴黎拜訪西奧,他在此遇見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與高更等當時活躍於法國的藝術家,同時,西奧也藉著在藝廊工作的優勢向梵谷引薦如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秀拉(Georges Seurat)等前衛、反傳統的印象派畫家。各方藝術家鮮明、獨特的繪畫風格刺激著梵谷的創作細胞,如一頭初睜眼的幼獸,在西奧的引薦下一眨一眨地將當時波瀾壯闊的法國藝術地景盡收眼底。由此開始,梵谷的調色盤變得多彩,洞察能力變得活潑創新,色調的調配也變得更為輕盈。至1887年夏天,梵谷的畫面開始出現純色顏料及時而點彩的斷續筆觸(broken brushwork)。最終,在1888年年初,梵谷的後印象派風格逐漸成形,〈唐基老爹〉、〈畫架前的自畫像〉以及巴黎郊區的風景畫皆為此階段的產物。

文森.梵谷 榲桲、檸檬、梨和葡萄 1887 油彩畫布 48.9×65.5cm 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藏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梵谷於此畫簽名處下寫著「致我的弟弟西奧」,以此幅靜物畫做為對西奧的感謝,他對梵谷來說不只是兄弟,更是一生摯友。
喬
大約在梵谷駐足巴黎的同時期,西奧認識了在阿姆斯特丹女子寄宿學校擔任英語老師的喬安娜(喬).伯格納。喬來自一個樸素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家船報的編輯,主要報導有關遠東的咖啡和香料貿易的新聞。西奧很快地愛上喬,並在兩次會面後便向喬求婚,但遭當時還在另一段關係中的喬婉拒。直到1889年,喬重新考慮並接受了西奧,於同年4月17日在阿姆斯特丹結婚。兩人在短短一年半的訂婚期間留下大量的往來書信,後被集結成冊出版為《短暫的幸福》(Brief Happiness: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o Van Gogh and Jo Bonge)一書。信中,兩人針對一起建立婚姻生活做了許多實際的討論,西奧也多次向喬說明自己與哥哥的關係的重要性,這也使喬在步入婚姻前便明白與西奧結合所附帶的「裙帶關係」。

喬.伯格納肖像
Van Gogh Museum (Vincent van Gogh Stichting)
結婚後,喬離開荷蘭搬到巴黎,充斥著藝術、戲劇、知識份子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為喬的人生開啟新篇章。與此同時,西奧已成為巴黎最前衛、專門代理那些勇於挑戰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之保守學院派的年輕藝術家們的畫商,毫無意外地,西奧與喬在巴黎的住處不久後成為藝術家和藝術界人士聚會交流的重點場所。
1890年1月31日,西奧與喬的兒子文森.威廉.梵谷於巴黎出世。為紀念侄子暨教子的誕生,梵谷繪製了〈盛開的杏花〉送給弟弟的新家庭。他借鑑日本版畫大膽的格局,青藍色的天空下,雪白的杏花於纖細的枝椏上絢麗綻放,宣告著春天的到來,以及新生命所象徵的希望。西奧在寫給梵谷的信中這樣說道:「正如我們告訴過你的,我們將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他能像你一樣堅定和勇敢。」由此可見西奧一家與梵谷親密且深厚的情感。

文森.梵谷 盛開的杏花 1890 油彩畫布 73.3×92.4cm 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藏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
然而,長期飽受精神病痛折磨的梵谷,最終在1890年7月用一把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享年卅七歲。深受打擊的西奧隨之於短短半年後去世,留下成婚還不到兩年的喬及未滿週歲的小文森。面對人生投出的難題,展覽試問觀眾:若你是喬,你會如何選擇?(全文閱讀575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