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在虛與實之間,過於喧囂的寂寥––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愛德華.霍伯的紐約」
美國現代藝術家愛德華.霍伯(Edward Hopper),並非多產的藝術家,但在絕大多數的作品中都能看見紐約的視覺線索──也許是理髮店的旋轉彩柱、模糊的招牌廣告,又或是經典的褐石建築(Brownstones),這也是霍伯向這座偉大的城市表達心意的方式,低調而慎重。
如夢如幻的視覺饗宴––倫敦道利奇美術館「丘爾廖尼斯:在兩個世界之間」
丘爾廖尼斯(M. K. Čiurlionis)被視為歐洲抽象藝術的先驅之一,其作品是立陶宛文化遺產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丘爾廖尼斯的畫作總是徘徊在真實和幻想世界之間。
擱置琳達.諾克林的奢侈––巴黎龐畢度中心「艾麗絲.奈爾:介入的視線」
2022年年末,即便因疫情幾經延宕,巴黎龐畢度中心仍然以「介入的視線」為題,展出艾麗絲.奈爾(Alice Neel)的大型個展。有別於多數的藝術家大型個展,這檔展覽在入口處展示了兩件不屬於奈爾卻與她密切相關的作品:梅波索普為晚年的奈爾拍攝的肖像,以及珍妮.霍澤以一份FBI偵查奈爾的檔案再創作的圖象,由此點明此次展覽的核心,或許並不僅在於展示奈爾的繪畫,而關乎更多繪畫「外圍」的問題。
輕撫家屋中的愛與回憶──徐道濩的親密藝術
徐道濩把對家的想法、流散的經歷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移動,以及在韓國的童年與學校教育、成長的家庭及搬至紐約的個人回憶化為靈感,試圖將記錄家庭做為與自我對話的一種方式,他的作品在空間中解決了身心與記憶之間的多層次關係。對他來說,建築空間如同身體,家和自我則是一體,他用自己的雙手,藉由長時間的愛撫和關懷,將記憶輕柔地、親切地化為深刻而永恆的藝術銘記。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