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安迪.沃荷鮮為人知的心靈特寫––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安迪.沃荷─絲絨憤怒與完美事物」
走入新國家美術館的一樓大廳,挑高入口左右矗立著兩張黑白肖像照片,一張憂鬱帥氣,一張豔麗逼人,乍看以為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物,但當觀眾閱讀完照片旁的主題牆文字後,便會恍然大悟,其實他們都是安迪.沃荷。如此開門見山的設置,揭示了展覽聚焦的性別認同主題。
生之愛與慾––波多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歷經四十多年的探索,從不忌諱在作品中展現抑鬱與惡,到認識藝術對其生命帶來的解放與救贖,草間彌生坦然接受作品中的「療癒感」,並以此為志,發願要創作出療癒全人類的藝術:「如果在一百年之後,有一個人會看到我的作品而被它感動,那麼我就算為了那個人也一定要繼續創作藝術。」
世界是我們的遊樂園––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法蘭西斯.艾利斯:跳彈」
遊戲是單純的,但環境充滿限制。在困難的生存挑戰下,人與空間和環境的對抗及對話正是法蘭西斯.艾利斯創作的中心哲學。他的「孩童遊戲」站在全球視角下反映當代孩童在邊緣政治裡對社會和環境的理解和反饋,同時由於城市化和數位遊戲的快速發展導致許多遊戲的消失,使他更急切地希望將這些遊戲記錄下來。
不再擲地有聲––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珍妮.霍澤:Light Line」
以文字藝術聞名的美國藝術家珍妮.霍澤特別為古根漢美術館打造的電子標誌作品〈古根漢美術館裝置藝術〉。霍澤將整座美術館視為一件裝置藝術,將作品放置在戶外花圃和洗手間等意想不到的空間。除了佔據建築中心、環繞坡道的亮眼電子標語之外,霍澤從1970年代至今的作品也散落在展間坡道上,帶給觀者沿途的偶遇。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