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窺視19世紀的中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晚清百態」特展
以美不勝收的中國物質世界為主角的「晚清百態」特展在倫敦大英博物館盛大開幕,開箱19世紀的中國。展覽宣傳策略上,大英博物館以〈李夫人像〉(或稱〈陸禧甫夫人像〉)做為宣傳的主視覺。這幅肖像以近似西方素描的明暗變化描繪李夫人的面容,和中國傳統書畫以線條與墨表現描繪對象的視覺性有很大的差別。
馬諦斯形色美學的溫柔力量––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馬諦斯的馬諦斯」
1869年的最後一天,馬諦斯(Henri Matisse)誕生於法國北部的勒卡托─康布雷西市(Le Cateau-Cambrésis),1954年11月3日逝世於南法尼斯。他是20世紀藝術史上具關鍵地位的法國藝術家,雖被稱為野獸派大師,卻不受所謂風格化或流派的限制。他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曾有的表現手法,以其色彩的豐富性運用和獨創的流暢線條造形,為作品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存在感。
荒腔走板的偽善覺醒––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畢卡索特展「It’s Pablo-matic」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策展人凱瑟琳.莫里斯與麗莎.斯莫爾邀請蓋茲比共同策畫「It‘s Pablo-matic:漢娜.蓋茲比評畢卡索」。做為響應畢卡索逝世五十週年紀念展覽的五十個歐美藝術機構之一,「It’s Pablo-matic」是唯一以女性主義濾鏡將畢卡索視為一個帶有缺陷的異男做為切入點的展覽,從標題將畢卡索的名字與problematic(意為「有問題的」)結合的文字遊戲便可略知一二。
「藝術因而重要」––倫敦白教堂藝廊「生活比藝術重要」
今年6月起,東倫敦白教堂藝廊推出由吉蘭.塔瓦德羅斯、珍奈特.帕里斯和卡特里娜.史瓦茨合作策畫的當代藝術展,展覽標題直接引用了詹姆斯.鮑德溫的書名《生活比藝術重要》。這本著作以一系列藝術家訪談為基礎,討論21世紀的藝術、文化機構、藝術觀眾,及藝術家在當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這使得「藝術因而重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