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藝壇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藝壇
莊嚴勞動者的永恆形象—倫敦國家藝廊「米勒:土地上的生活」
米勒是19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以描繪鄉村生活聞名。他出生於法國諾曼第的農民家庭,自小對鄉村生活耳濡目染,並於1849年遷居位於首都巴黎以南約64.4公里、楓丹白露森林邊緣的巴比松。在那裡他開始描繪農民、工人、揚穀工、拾穗者、伐木工和牧羊人的形象,反映其艱苦生活條件的同時賦予他們樸實的尊嚴,使作品呈現一種永恆的特質。
璀璨與轉折之間—倫敦白金漢宮國王美術館「愛德華時代:優雅年代」
登基之初,愛德華七世與亞歷山德拉王后便迅速成為當代最受矚目的時尚風格象徵。《時尚》(Vogue)雜誌讚譽亞歷山德拉王后為「全英領土真正的時尚領袖」,這一封號並非虛名,而是對她在服飾、珠寶與造形風格上創新眼光的肯定。她的品味引領了風尚,也在潛移默化中形塑了當時的社會文化氣質,在她與皇室其他女性成員──如媳婦瑪麗王后──的服飾與珠寶中,總能見到其將奢華與典雅巧妙並置的獨到品味。
提爾門斯的公共資訊圖書館—巴黎龐畢度中心「沃爾夫岡.提爾門斯:毫無準備─萬事皆備」
1990年代初以展現反主流文化聞名的沃爾夫岡.提爾門斯,以影像融合人文主義、政治參與以及對當下時代徹底的反思,如同一份宣言引發眾人共鳴,在回顧藝術家對攝影的時代性貢獻與龐畢度中心建築空間歷史意義的同時,引領觀者在寬廣無際的自由能動性中遠望、思索未來。
威廉.肯特里奇所形塑的世界—英國約克郡雕塑公園個展「地心引力」
威廉.肯特里奇將二維炭筆畫轉化為三維、手工製作出的各種造形物件,並將之運用在舞台與錄像作品之中,不論是以舞台戲偶做為核心的演出,抑或是以雙生身分在工作室對話的錄像,如此緊密的相互關係是構成這檔展覽的核心,向觀眾試問:何為雕塑?如何定義雕塑?什麼構成雕塑?我們該怎麼觀看雕塑?
1
2
3
4
5
6
7
8
9
10
快速選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