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封面藝術家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封面藝術家
封面藝術家
雕塑勁道,志趣高華──談康木祥藝術表現
在木雕取材上,康木祥以地方性的特色就地取材,不論是刻意尋覓巨大的餘材或是漂流木,均能以三度空間的思考,取其精華部分做為創意的依存,或以原有的形象做為造境的取象,所以康木祥以其特殊的「藝術在於形式」之適當與趣味做為創作的標準。
採收夢想的果實——王美幸油畫與玻璃作品展
王美幸從事藝術工作超過半世紀,是北一女中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的高材生。在我海外流亡,1971年耶誕節前抵達波士頓時第一次見面。廿年後,黑名單解除,我於1992年返回台灣。不久,王美幸到台北市仁愛路的辦公室為我畫人物粉彩畫做為回鄉賀禮。十餘年過去,2017年再到淡水畫一張我居家樣貌的油畫。
立於紙上,無問西東──藝術家劉可明繪畫語言初探
自20世紀以來,如何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回應當今人類所面臨的普遍問題,並在愈加多元的藝術格局中展現獨特的東方意蘊,一直都是以筆墨宣紙為媒介的亞洲藝術家的重要課題。近幾十年裡,評論家更是頻頻發出任重而道遠的感慨,然而對於藝術家自身,尤其是劉可明這樣的藝術家來說,這些問題似乎從來都不是問題。
劉可明─現代主義在宣紙上的痕跡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最大範圍上深刻地影響著全人類的發展行程。全球化的交通通路極大受限、城市化公共空間被關閉⋯⋯,藝術又一次失去了真實物理層面的場域:一方面,近年來火熱的沉浸式裝置與展演現場因其必不可少的「物質性」而缺席;另一方面,被迫被推上「雲端」的全球藝術世界在科技與觀念層面顯然都還沒完全準備妥善。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