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主持,立法委員黃國書、國美館館長廖仁義、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黃土水家屬林麗純、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美術史家謝里法與李欽賢、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陳佳君等嘉賓出席見證此一歷史時刻。黃土水創作於1919年、入選1921年第三回帝展的〈甘露水〉,歷經百年流轉,在2021年終於重返世人眼前,同年12月於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至隔年4月,2022年5月接續移師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並於9月22日正式入藏文化部所屬的國美館。自入藏典禮日起,國美館以典藏展形式將〈甘露水〉常設於一樓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特別設計的獨立展示空間,以饗民眾,並預計於2023年3月以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為主軸推出大型展覽「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
文化部另將〈甘露水〉提報國寶審議,宣告以最高的標準推崇台灣美術史的經典作品。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長李永得(右4)、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左3)、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右3)與左起台灣美術史家李欽賢、黃土水家屬林麗純、立法委員黃國書、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台灣美術史家謝里法於「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記者會合影(圖版提供:文化部)
9月22日〈甘露水〉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左4)和各組室主管與作品合影。(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宏達電於1月20日宣布VIVE X加速器計畫的內容合作夥伴Emissive Studio團隊與法國主要電信商Orange合作,以數月時間完成巴黎聖母院數位重現內容,自1月15日起於巴黎拉德芳斯(La Défense)的皮托新凱旋門空間(Espace Grande Arche)推出四十五分鐘長的虛擬互動導覽體驗〈永恆的聖母院〉。
擁有八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於2019年4月慘遭祝融,以木材為主要結構的屋頂幾乎全毀、一座尖塔倒塌,造成巨大的文化損失。除了實體修復重建計畫,宏達電旗下HTC VIVE與Emissive Studio亦支援巴黎聖母院的數位重現計畫,透過5K高解析VR一體機:VIVE Focus 3,觀者可在虛擬實境(VR)的世界中重現巴黎聖母院的大廳、屋頂、玫瑰花窗等建築構造,以及聆聽建築師的故事。
〈永恆的聖母院〉於9月接續移師至聖母院廣場―若望保祿二世廣場(Parvis Notre-Dame - Place Jean-Paul Ⅱ)展出,並一路從法國推展至全世界進行巡迴展示。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宏達電旗下HTC VIVE與Emissive Studio支援巴黎聖母院的數位重現計畫,〈永恆的聖母院〉以虛擬實境重現巴黎聖母院的建築構造。(圖版提供:HTC VIVE)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1月12日公告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參展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資格:「撒古流.巴瓦瓦隆疑涉妨害性自主事件,其參展代表性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本館經諮詢『專案諮詢委員會』(由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代表、性平專家、律師與館方代表所組成)及『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會』,決議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亦於同日宣布取消對撒古流.巴瓦瓦隆參加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的贊助,指在「尊重德國展方及不影響全體藝術家╱團體獲邀參展之權益下,先行暫緩贊助撒古流.巴瓦瓦隆之展覽製作」。
屏東地檢署歷時九個月調查,掌握相關證據後於9月21日偵結,依涉嫌妨害性自主罪起訴撒古流.巴瓦瓦隆。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立法委員陳以信於10月28日立法院國是論壇指出近期接獲檢舉,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國寶龍紋碗」在2021年2月執行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時不慎摔破,事發後故宮高層下令掩蓋此事。故宮當日發布聲明稿回應,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開文物包裹後發現〈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與〈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以及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掉落破損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皆隨即依程序通報至院長,嚴正澄清絕無隱匿情事。
11月1日故宮再次發布聲明強調前兩案確實調取到案件發生時的監視器錄影資料,並進行關鍵畫面截圖;同時指出「近兩年發生的傷損並非個案,根據歷年的修護紀錄資料,陶瓷器因嚴重程度不一的傷損破裂情況,經評估送修之數量,一共有三百五十九件。修護的方式有填補、上色、黏合、封護等,依傷損情況不同,經專業評估後實施」。掉落破損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因是執行公務疏失,故宮於11月3日公布行政懲處結果,依情節輕重懲處兩位職員,一人致文物有重大毀損,核予記一大過處分,另一人未妥適照管提出的文物盒,於盒內尚有文物的情形下未確實扣上盒子繫帶,致他人因疏失而有文物毀損情事核予申誡兩次處分。故宮於11月全面公開「故宮典藏資料檢索」資料庫,提供外界檢閱已完成數位資料建置的文物狀況、盤點、抽點及修護紀錄。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5月19日〈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破損情形(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自2021年3月12日起,先後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臺南市美術館巡迴展出的「奈良美智特展」,為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個展及巡迴展。展出的一件為感念台灣所繪的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由主辦方中華文化總會於4月7日發布消息指出,自2月下旬展覽結束後曾向奈良美智團隊表達希望將畫作留在台灣的想法,並得到「希望了解更多人對奈良美智作品的感受及想法」的期盼,而後展開線上問卷調查。最終在近七千份回覆問卷中,91.8%的回覆希望將〈朦朧潮濕的一天〉留在台灣,而奈良美智也在社交網路平台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樂見作品能由台灣公立美術館典藏。
高雄市長陳其邁於4月7日回覆奈良美智推特,期待以高美館的典藏專業爭取作品在內惟藝術中心設置常設展。文總於4月12日指出正與奈良美智及其團隊洽商後續方案,參考國際知名美術場館收藏知名作品的經驗,並依照奈良美智所關心的公共性、常設展、方便抵達以及專業典藏能力等面向研析出適當且經奈良美智及其團隊認可的模式。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右牆)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奈良美智特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YOSHITOMO NARA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和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行的《陳澄波全集》合計十八卷,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擔任總主編、藝術家出版社出版,自2010年籌備伊始、2012年著重人體速寫的第三卷「淡彩速寫」問世,至收錄近四百件陳澄波油彩創作的第一卷「油畫」今年上市,集眾人心力耗時十二年的《陳澄波全集》出版計畫,在適逢陳澄波逝世七十五週年之際出版完竣。
3月23日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藝術家出版社攜手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嘉賓雲集,共同見證並分享喜悅。財團法人陳澄波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表示,不論是藝術還是歷史,最重要的就是傳承,而傳承的機制在於教育推廣。他接手父親陳重光的重任,感謝嘉義市政府每年購買兩百冊《陳澄波全集》轉贈給全國文化局圖書館及大專院校、高中職美術科系,同時也宣告正緊鑼密鼓籌備與陳澄波相關的影視作品,包括從陳澄波遺孀張捷角度出發的電視影集與舞台劇「藏畫的女子」。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陳澄波全集》18卷書影(局部)於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一景
(攝影:羅珮慈)
國家圖書館自2005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為開端,每年持續與各大圖書館、機構進行古籍文獻國際合作數位化,2021年年度分別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及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展開合作中文古籍文獻數位典藏計畫,兩所大學圖書館至1月22日國圖發布新聞稿為止,合計完成逾三萬影幅數位影像。
史丹佛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館藏豐厚,數位化的重點為經、史、子、集、叢五部,多有地理、政書類之書;牛津大學圖書館存有孤本數本,包含《徐文定公詩經傳稿》四卷、瑤族道教手稿數百冊。有鑑於現今瑤族研究常囿於文獻資料缺乏而無法進行較為完整之研究,該批數位化成果將有助於充實道教、瑤族研究之資源。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自推動古籍文獻國際數位典藏計畫以來,總計完成逾四千七百種、近三百廿萬影幅之重要善本古籍數位化作業。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與歷年數位化成果共同公開於國圖「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系統」,以達到合作發展、資源共享之目的。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
左╱史丹佛大學圖書館館藏《皇華紀聞》(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右╱牛津大學圖書館館藏《瑤族手稿》(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於1月27日舉辦「至真則美―黃光男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暨手稿展」,與會嘉賓包括國圖館長曾淑賢、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彥儀、時任綜合規畫司司長鄭來長、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長黃月麗,以及多位從事美學教育之學者專家。捐贈儀式上除了邀請黃光男分享其學思及創作歷程,會場外亦展示手稿精品。
國圖於2021年9月至12月間陸續接受捐贈內容包括黃光男手稿及書畫作品共八百七十五件,其中包含手稿六百八十六件、水墨畫作九十四幅、筆記七十一冊、書法十八件、畫冊五冊、畫卷一卷。曾淑賢表示,手稿徵集是國圖重要的工作,黃光男無私地捐贈不僅豐富國圖名人手稿的典藏,對於讀者了解黃光男的創作歷程及藝術思維極有助益,更可結合國圖其他書刊資料進行藝術理論和創作之研究。數位化的相關作品資料公開於國圖「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提供讀者查詢應用。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黃光男(左)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於「至真則美─黃光男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暨手稿展」開幕記者會合影
(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因應未來新類型藝術空間需求和提昇既有功能規畫的「台北藝術園區―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經5月20日決標,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與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團隊所提出的計畫方案獲選,將打造台灣首座地下美術館,預計於2028年開館啟用。
北美館擴建工程於9月30日舉行開工典禮。北美館表示,新館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採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施工範圍6萬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萬4576平方公尺,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整體規畫將形塑台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台北藝術園區的設立首要重視現當代藝術的匯整、推動與發展,以學術專業建構與市民美感生活普及等多重面向,達成跨域、連結、未來的前瞻性目標。未來新館將朝向發揮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藝術,創生展演、研究、推廣教育的平台作用,對應北美館做為台灣近現代美術史的常設展示與研究定位。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藝術園區內藉由透明結構量體提供日照至下方室內區域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文化部1月3日發布新聞稿,為符合文化內容產業多元投資態樣,擴大國家發展基金投資規模,公布新修正《文化部辦理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作業要點》,期透過新增投資專案、預投審查機制及放寬投資條件限制等方式,活絡文化內容產業的資金市場,預計兩年內國家發展基金挹注投資金額達新台幣30億元、帶動民間投資30億元,總投資金額達60億元。
國發會「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自2010年通過,至2021年12月底累計十年間的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58.17億元,文化部說明,在過去眾多的投資限制下,讓文化內容業者難以申請到國發基金投資。期透過新修正文化內容投資要點,以政府政策啟動民間投資引擎,為產業注入資金活水,達成健全產業生態系進而國際化之目標。
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李明哲指出,為因應文化內容產業的特殊性,有效促成更多民間資金投入,除原本的投資機制,文策院更推出「文化新創加速推進計畫」、「內容開發專案計畫」等配套機制,希望有效連結文化內容產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斷鏈點,引進多元資金。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國發基金文化內容產業歷年投資金額預估走勢表
(圖版提供:文化內容策進院)
文化部於6月6日宣布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接任,原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從今年2月起兼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轉為專任。7月1日兩位館長於國美館舉辦卸任與新任館長交接典禮,在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的見證下,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梁永斐卸下館長職務,由廖仁義走馬上任,成為國美館第十任館長。
新任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表示,就任館長的主要理念為「三項原則、四種力量及五個舞台」,亦即:一、國美館的藝術工作必須扎根於土地,優先服務台灣藝術家;二、國美館必須成為整個台灣藝術群體的支援體系,善用體制的力量,提供資源讓藝術家可以為社會大眾服務,提昇社會的藝術生活品質;三、國美館成為國家文化實力的基地,讓台灣藝術走進國際舞台,增進台灣的國際地位。國美館同時也是打造藝術家園的基地,擁有「文化部的力量、國美館的團隊力量、台灣藝術家的力量、社會大眾的力量」;做為藝術家園的基地,可以讓台灣藝術走進「我們安身立命的歸宿國美館、我們朝夕相處的社區、山海滋養的大台中、整個福爾摩沙、國際舞台」。廖仁義承諾以謙卑、開放的心靈帶領國美館,打造全民共享、發揚台灣在地美好的藝術家園。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第10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
(圖版提供:文化部)
10月29日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主持,立法委員黃國書、國美館館長廖仁義、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黃土水家屬林麗純、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美術史家謝里法與李欽賢、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陳佳君等嘉賓出席見證此一歷史時刻。黃土水創作於1919年、入選1921年第三回帝展的〈甘露水〉,歷經百年流轉,在2021年終於重返世人眼前,同年12月於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至隔年4月,2022年5月接續移師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並於9月22日正式入藏文化部所屬的國美館。自入藏典禮日起,國美館以典藏展形式將〈甘露水〉常設於一樓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特別設計的獨立展示空間,以饗民眾,並預計於2023年3月以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為主軸推出大型展覽「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
文化部另將〈甘露水〉提報國寶審議,宣告以最高的標準推崇台灣美術史的經典作品。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文化部長李永得(右4)、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左3)、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右3)與左起台灣美術史家李欽賢、黃土水家屬林麗純、立法委員黃國書、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台灣美術史家謝里法於「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記者會合影(圖版提供:文化部)
9月22日〈甘露水〉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左4)和各組室主管與作品合影。(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宏達電於1月20日宣布VIVE X加速器計畫的內容合作夥伴Emissive Studio團隊與法國主要電信商Orange合作,以數月時間完成巴黎聖母院數位重現內容,自1月15日起於巴黎拉德芳斯(La Défense)的皮托新凱旋門空間(Espace Grande Arche)推出四十五分鐘長的虛擬互動導覽體驗〈永恆的聖母院〉。
擁有八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於2019年4月慘遭祝融,以木材為主要結構的屋頂幾乎全毀、一座尖塔倒塌,造成巨大的文化損失。除了實體修復重建計畫,宏達電旗下HTC VIVE與Emissive Studio亦支援巴黎聖母院的數位重現計畫,透過5K高解析VR一體機:VIVE Focus 3,觀者可在虛擬實境(VR)的世界中重現巴黎聖母院的大廳、屋頂、玫瑰花窗等建築構造,以及聆聽建築師的故事。
〈永恆的聖母院〉於9月接續移師至聖母院廣場―若望保祿二世廣場(Parvis Notre-Dame - Place Jean-Paul Ⅱ)展出,並一路從法國推展至全世界進行巡迴展示。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宏達電旗下HTC VIVE與Emissive Studio支援巴黎聖母院的數位重現計畫,〈永恆的聖母院〉以虛擬實境重現巴黎聖母院的建築構造。(圖版提供:HTC VIVE)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1月12日公告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參展第五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資格:「撒古流.巴瓦瓦隆疑涉妨害性自主事件,其參展代表性引起各界高度關注。本館經諮詢『專案諮詢委員會』(由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代表、性平專家、律師與館方代表所組成)及『台灣館藝術家提名委員會』,決議終止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台灣館參加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亦於同日宣布取消對撒古流.巴瓦瓦隆參加第十五屆卡塞爾文件展的贊助,指在「尊重德國展方及不影響全體藝術家╱團體獲邀參展之權益下,先行暫緩贊助撒古流.巴瓦瓦隆之展覽製作」。
屏東地檢署歷時九個月調查,掌握相關證據後於9月21日偵結,依涉嫌妨害性自主罪起訴撒古流.巴瓦瓦隆。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立法委員陳以信於10月28日立法院國是論壇指出近期接獲檢舉,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國寶龍紋碗」在2021年2月執行文物數位典藏計畫時不慎摔破,事發後故宮高層下令掩蓋此事。故宮當日發布聲明稿回應,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開文物包裹後發現〈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與〈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以及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掉落破損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皆隨即依程序通報至院長,嚴正澄清絕無隱匿情事。
11月1日故宮再次發布聲明強調前兩案確實調取到案件發生時的監視器錄影資料,並進行關鍵畫面截圖;同時指出「近兩年發生的傷損並非個案,根據歷年的修護紀錄資料,陶瓷器因嚴重程度不一的傷損破裂情況,經評估送修之數量,一共有三百五十九件。修護的方式有填補、上色、黏合、封護等,依傷損情況不同,經專業評估後實施」。掉落破損的〈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因是執行公務疏失,故宮於11月3日公布行政懲處結果,依情節輕重懲處兩位職員,一人致文物有重大毀損,核予記一大過處分,另一人未妥適照管提出的文物盒,於盒內尚有文物的情形下未確實扣上盒子繫帶,致他人因疏失而有文物毀損情事核予申誡兩次處分。故宮於11月全面公開「故宮典藏資料檢索」資料庫,提供外界檢閱已完成數位資料建置的文物狀況、盤點、抽點及修護紀錄。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5月19日〈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破損情形(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自2021年3月12日起,先後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臺南市美術館巡迴展出的「奈良美智特展」,為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個展及巡迴展。展出的一件為感念台灣所繪的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由主辦方中華文化總會於4月7日發布消息指出,自2月下旬展覽結束後曾向奈良美智團隊表達希望將畫作留在台灣的想法,並得到「希望了解更多人對奈良美智作品的感受及想法」的期盼,而後展開線上問卷調查。最終在近七千份回覆問卷中,91.8%的回覆希望將〈朦朧潮濕的一天〉留在台灣,而奈良美智也在社交網路平台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樂見作品能由台灣公立美術館典藏。
高雄市長陳其邁於4月7日回覆奈良美智推特,期待以高美館的典藏專業爭取作品在內惟藝術中心設置常設展。文總於4月12日指出正與奈良美智及其團隊洽商後續方案,參考國際知名美術場館收藏知名作品的經驗,並依照奈良美智所關心的公共性、常設展、方便抵達以及專業典藏能力等面向研析出適當且經奈良美智及其團隊認可的模式。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右牆)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奈良美智特展」展場一景
(圖版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YOSHITOMO NARA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和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行的《陳澄波全集》合計十八卷,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擔任總主編、藝術家出版社出版,自2010年籌備伊始、2012年著重人體速寫的第三卷「淡彩速寫」問世,至收錄近四百件陳澄波油彩創作的第一卷「油畫」今年上市,集眾人心力耗時十二年的《陳澄波全集》出版計畫,在適逢陳澄波逝世七十五週年之際出版完竣。
3月23日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藝術家出版社攜手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嘉賓雲集,共同見證並分享喜悅。財團法人陳澄波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表示,不論是藝術還是歷史,最重要的就是傳承,而傳承的機制在於教育推廣。他接手父親陳重光的重任,感謝嘉義市政府每年購買兩百冊《陳澄波全集》轉贈給全國文化局圖書館及大專院校、高中職美術科系,同時也宣告正緊鑼密鼓籌備與陳澄波相關的影視作品,包括從陳澄波遺孀張捷角度出發的電視影集與舞台劇「藏畫的女子」。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陳澄波全集》18卷書影(局部)於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一景
(攝影:羅珮慈)
國家圖書館自2005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為開端,每年持續與各大圖書館、機構進行古籍文獻國際合作數位化,2021年年度分別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及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展開合作中文古籍文獻數位典藏計畫,兩所大學圖書館至1月22日國圖發布新聞稿為止,合計完成逾三萬影幅數位影像。
史丹佛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館藏豐厚,數位化的重點為經、史、子、集、叢五部,多有地理、政書類之書;牛津大學圖書館存有孤本數本,包含《徐文定公詩經傳稿》四卷、瑤族道教手稿數百冊。有鑑於現今瑤族研究常囿於文獻資料缺乏而無法進行較為完整之研究,該批數位化成果將有助於充實道教、瑤族研究之資源。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自推動古籍文獻國際數位典藏計畫以來,總計完成逾四千七百種、近三百廿萬影幅之重要善本古籍數位化作業。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與歷年數位化成果共同公開於國圖「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系統」,以達到合作發展、資源共享之目的。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
左╱史丹佛大學圖書館館藏《皇華紀聞》(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右╱牛津大學圖書館館藏《瑤族手稿》(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於1月27日舉辦「至真則美―黃光男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暨手稿展」,與會嘉賓包括國圖館長曾淑賢、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彥儀、時任綜合規畫司司長鄭來長、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長黃月麗,以及多位從事美學教育之學者專家。捐贈儀式上除了邀請黃光男分享其學思及創作歷程,會場外亦展示手稿精品。
國圖於2021年9月至12月間陸續接受捐贈內容包括黃光男手稿及書畫作品共八百七十五件,其中包含手稿六百八十六件、水墨畫作九十四幅、筆記七十一冊、書法十八件、畫冊五冊、畫卷一卷。曾淑賢表示,手稿徵集是國圖重要的工作,黃光男無私地捐贈不僅豐富國圖名人手稿的典藏,對於讀者了解黃光男的創作歷程及藝術思維極有助益,更可結合國圖其他書刊資料進行藝術理論和創作之研究。數位化的相關作品資料公開於國圖「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提供讀者查詢應用。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黃光男(左)與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於「至真則美─黃光男教授手稿捐贈儀式暨手稿展」開幕記者會合影
(圖版提供:國家圖書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因應未來新類型藝術空間需求和提昇既有功能規畫的「台北藝術園區―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經5月20日決標,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與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團隊所提出的計畫方案獲選,將打造台灣首座地下美術館,預計於2028年開館啟用。
北美館擴建工程於9月30日舉行開工典禮。北美館表示,新館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採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施工範圍6萬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萬4576平方公尺,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之設計理念,整體規畫將形塑台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台北藝術園區的設立首要重視現當代藝術的匯整、推動與發展,以學術專業建構與市民美感生活普及等多重面向,達成跨域、連結、未來的前瞻性目標。未來新館將朝向發揮當代藝術、新媒體或科技藝術、現場藝術等新類型藝術,創生展演、研究、推廣教育的平台作用,對應北美館做為台灣近現代美術史的常設展示與研究定位。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藝術園區內藉由透明結構量體提供日照至下方室內區域
(圖版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文化部1月3日發布新聞稿,為符合文化內容產業多元投資態樣,擴大國家發展基金投資規模,公布新修正《文化部辦理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作業要點》,期透過新增投資專案、預投審查機制及放寬投資條件限制等方式,活絡文化內容產業的資金市場,預計兩年內國家發展基金挹注投資金額達新台幣30億元、帶動民間投資30億元,總投資金額達60億元。
國發會「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自2010年通過,至2021年12月底累計十年間的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58.17億元,文化部說明,在過去眾多的投資限制下,讓文化內容業者難以申請到國發基金投資。期透過新修正文化內容投資要點,以政府政策啟動民間投資引擎,為產業注入資金活水,達成健全產業生態系進而國際化之目標。
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李明哲指出,為因應文化內容產業的特殊性,有效促成更多民間資金投入,除原本的投資機制,文策院更推出「文化新創加速推進計畫」、「內容開發專案計畫」等配套機制,希望有效連結文化內容產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斷鏈點,引進多元資金。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國發基金文化內容產業歷年投資金額預估走勢表
(圖版提供:文化內容策進院)
文化部於6月6日宣布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接任,原國美館館長梁永斐從今年2月起兼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轉為專任。7月1日兩位館長於國美館舉辦卸任與新任館長交接典禮,在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的見證下,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梁永斐卸下館長職務,由廖仁義走馬上任,成為國美館第十任館長。
新任館長廖仁義致詞時表示,就任館長的主要理念為「三項原則、四種力量及五個舞台」,亦即:一、國美館的藝術工作必須扎根於土地,優先服務台灣藝術家;二、國美館必須成為整個台灣藝術群體的支援體系,善用體制的力量,提供資源讓藝術家可以為社會大眾服務,提昇社會的藝術生活品質;三、國美館成為國家文化實力的基地,讓台灣藝術走進國際舞台,增進台灣的國際地位。國美館同時也是打造藝術家園的基地,擁有「文化部的力量、國美館的團隊力量、台灣藝術家的力量、社會大眾的力量」;做為藝術家園的基地,可以讓台灣藝術走進「我們安身立命的歸宿國美館、我們朝夕相處的社區、山海滋養的大台中、整個福爾摩沙、國際舞台」。廖仁義承諾以謙卑、開放的心靈帶領國美館,打造全民共享、發揚台灣在地美好的藝術家園。
(2022視覺藝術年度回顧全文閱讀2023年1月號572期藝術家雜誌)第10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
(圖版提供: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