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繪畫落實美的信念
策展人薛燕玲談「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
李梅樹做為台灣美術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前輩藝術家之一,世人尊他為寫實泰斗,對他創作的認知從其早期古典學院風格到戰後關注台灣風土的體裁轉向,視之為激發鄉土運動意識的啟發者,而李梅樹投入卅餘年時間與心力主持三峽祖師廟修建的社會參與也流芳後世為人所津津樂道。2022年適逢李梅樹一百廿歲誕辰,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於12月17日開幕(展期至2023年3月12日),由國美館研究員薛燕玲擔任策展人,攜手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出。在國美館肩負「重建台灣藝術史」的使命下,面對一位藝術成就和評價早從與其同時代起乃至當代即已有各方學者討論(或辯論),此次透過展覽的再研究,還可以如何解讀並讓觀眾進一步認識李梅樹和他的創作路徑,是薛燕玲思考的重點。
「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展場一景(圖版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不依線性時間軸的回顧形式,而是從六大子題:「印象三角湧」、「熠熠榮光」、「擘劃祖師廟重建」、「流光一刻日常紀實」、「縱橫之間交輝」、「疊疊生發」,開展李梅樹藝途人生中的不同面向與歲月。在與薛燕玲訪談之後,更能意會這六個子題之間如何綿密地交織出李梅樹的藝術觀照與創作脈絡,以及何謂他所念茲在茲的「真實」。
薛燕玲表示,「重建台灣藝術史」的研究和展覽是國美館近幾年的任務,台灣美術史的典藏和教育推廣也是館方的使命,此次李梅樹紀念展是國美館任務的重要一環,提供接觸原作的機會,讓民眾以及更年輕世代的觀眾可以實際觀賞作品,以親近和重新理解這些台灣藝術家的創作經典。接獲本展策展人的擔子之後,薛燕玲投入一年左右的時間研究、爬梳李梅樹為數豐碩的作品與文獻資料,以及李梅樹過去的展覽專輯圖錄、論文和評論等。為了收束出有別於過往李梅樹展覽的策展主軸,薛燕玲提到她特別著眼於兩位對他成長與未來生涯影響至深且至關重要的人──年長他十七歲的長兄劉清港(從母姓)與李梅樹留學東京美術學校時期的師承岡田三郎助,做為首要考量的焦點,關注圍繞李梅樹和他們兩位核心人物最直接關係的人、事、物,過程中也逐漸凝聚出這六項子題,經過重新梳理並擇選出含括作品、草圖、照片及文獻等共一百廿件展品。除了匯集李梅樹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如〈小憩之女〉、〈紅衣〉、〈花與女〉、〈溫室〉、〈黃昏〉、〈郊遊〉等齊聚一堂展出,薛燕玲表示另一方面也希望找出過去較少被提到或在展覽中做為重點的作品,並思考如何在此次紀念展中呈現。
李梅樹 花與女 1940 油彩畫布 145×112cm 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李梅樹 郊遊 1948 油彩畫布 162×130cm 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由此,薛燕玲聚焦與李梅樹從出生、成長,到留日求學前後服務教職與公職和生活的家鄉:三角湧(1920年改稱三峽),這裡除了是他居住和創作的地方,他長期對此地風景與人民的描繪和關懷,可以說這塊土地的風土民情深厚地滋養了李梅樹創作實踐的原動力。薛燕玲在策展專文〈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對鄉土凝視的在地美學〉中回溯李梅樹的家庭背景,出身三峽地方富紳家族的他,在耳濡目染的文化陶染和良好的教育環境之下很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而任職公醫的大哥劉清港是支持年少的李梅樹走上藝術之路的主要推手,讓他得以如願赴日留學,更成為他的精神支柱。此次展覽第一子題「印象三角湧」展出李梅樹作於十九歲時以劉清港為主角的水彩肖像以及一張父親〈李金印先生肖像〉,具體而微地彰顯出家庭背景對李梅樹價值觀與精神底蘊的影響。(全文閱讀573期藝術家雜誌)
【2月專輯│李梅樹:真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