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其他展訊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家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家2023年2月 #573

  • 藝術家2023年2月 #573 1

藝術家2023年2月 #573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 編輯留言板
  • 目錄

李梅樹的真實之美

 

 2022年年底,為紀念前輩藝術家李梅樹一百廿歲誕辰,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李梅樹紀念館雙雙推出主題策展,以不同的概念主軸平行又互為涵容地回顧這位以寫實主義風格而留名台灣美術史的藝術巨擘。百餘件李梅樹原作與相關史料於同期間展出的同時,回看過去對李梅樹的藝術評論,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台灣社會乃至當代重視地方性主體意識,於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評價分歧,也令我們欲重新觀看李梅樹的藝術偉業。

 

 2月專輯中,廖新田從台灣戰後的藝術環境對李梅樹寫實主義的批判,思辨當時「新派」的抽象主義與被視作「保守」的寫實具象之拮抗,並指出以當代觀點論其本土視野的重要性。李欽賢以憶及自身與李梅樹面見的緣分起筆,親切描繪出藝術家的日常,並從其創作望見他與同儕的情誼,以及他「從寫實求真實」的藝術追求。邱琳婷以李梅樹的女性人物畫作為著眼,闡述他透過對女性的精心描摹,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周遭親友與對時尚的敏感入畫再現,進而在其藝術實踐中的主體性。蔣嘉惠訪談國立臺灣美術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策展人薛燕玲關於此次展覽的策畫思維與研究觀點,琢磨李梅樹所凝視並欲於畫中表現的真實之美;而由蔡潔妮和魏聰洲策畫的「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從容現代性」,在三峽李梅樹紀念館以別開生面的策展鋪排,提出對李梅樹藝術價值的重新認識。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於2月隆重推出維梅爾繪畫大展,同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維梅爾個人展覽,從各大美術館珍藏集結他傳世僅卅五幅作品當中的廿八幅,可謂極其難得。本期展覽特別報導從維梅爾的傑作探視其和17世紀荷蘭大航海黃金年代背景下反映的時代特點,以及他筆下的日常生活場景所盈聚的雋永之光。

 

 2022泰納獎有別於過去幾屆有藝術團體被提名入圍,本屆清一色為個人藝術家。本期泰納獎特別報導,作者楊育睿親赴泰德利物浦美術館,評介本屆泰納獎得主薇洛妮卡.萊恩以及入選的希瑟.菲利普森、單慧乾、英格麗.波拉德三位藝術家作品,由他們提名作品構成的展覽提示著我們當代社會與當前世界的多元性和歧異性。

 

 於去年11月展開的「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是策展人徐文瑞和張懿文對各自長期關注與研究議題的梳理和回應。特別報導單元中,龔卓軍的評論以「原民情動與身體情動」兩道向度來閱讀參展的作品和舞蹈、影像展演計畫,論述此次雙年展如何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新定義提供一個有力的方向;羅珮慈專訪張懿文,從展覽主題與概念的成形和編織到如何在美術館空間轉譯表演的實踐,討論其策展思維在數位技術時代對「情」的探問。

62 2月專輯
  李梅樹:真實之美
64 深緣李梅樹─戰後台灣現代藝評與「本土新派」 ⊙廖新田
66 安定世局下的日常─李梅樹深掘寫實求真實 ⊙李欽賢
72 以繪畫落實美的信念
─策展人薛燕玲談「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 ⊙蔣嘉惠
80 美好如畫的日常─李梅樹筆下的時尚女性肖像 ⊙邱琳婷
86 俯拾皆是的雅趣
─李梅樹紀念館「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的從容現代性」 ⊙蔣嘉惠
   
48 特別報導─2022泰納獎
  每個人都有無法被歸入任何分類框架的時候
─2022泰納獎在泰德利物浦美術館 ⊙楊育睿
   
90 特別報導─維梅爾
  大航海時代荷蘭藝術家─維梅爾繪畫大展 ⊙何政廣
106 維梅爾的家
   
142 特別報導─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原民情動與身體情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龔卓軍
154 情之所至,生之所達
─專訪「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張懿文 ⊙羅珮慈
   
35 藝術風景
  西崔克.莫里斯的〈圓亭咖啡館,巴黎〉
   
36 藝術正論
  美術館典藏觀念的偏差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在南海路54號溫習「李石樵」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生養一間博物館的代價 ⊙阿田教授
   
39 香港視線
  台灣之行 ⊙卓有瑞
   
40 藝蹤尋探
  優游雅趣的極致美學 ⊙吳曉芳
   
41 藝術新聞
  台北市立美術館2023年度暨四十週年重點計畫預告
42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3年度展覽
  林淇瀁(向陽)任國藝會董事長
43 史博館告別徐州路臨時辦公室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青年藝術獎
44 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頒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五週年館慶活動
45 高美館「惟.物.觀:黃步青」
  羅特列克全球巡迴藝術大展
46 香港故宮開幕首年獲贈逾千件藏品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Ⅲ
47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6月重啟大門
  「新的開始─米羅」特展
   
108 藝術現場
  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南.高登回顧展
   
111 圍場散步
  關於美術館典藏,議價邏輯的思考 ⊙胡永芬
   
114 台灣水墨變相史
  現代水墨的生成(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一章 ⊙蕭瓊瑞
   
130 藝術家評介
  超越與沉潛的纏綿藝術之途─黃才郎的繪畫創作 ⊙劉永仁
252 以藝遊心─荷蘭與台灣文化交會下帕斯卡的高我對白 ⊙吳瑞真
254 藝術之愛 愛的藝術─鐘有輝、林雪卿版畫結緣五十載 ⊙廖新田
258 陳德旺與抽象畫 ⊙王偉光
   
136 臨界區藝術
  流域美學論─氣候危機下的合作主義、團絡集結與流域自治 ⊙龔卓軍
   
140 藝點觀察
  坎普的美學策略(下)─繪畫創作中的偏離、變形與感性風格 ⊙莊偉慈
   
164 國際藝壇
  擱置琳達.諾克林的奢侈
─巴黎龐畢度中心「艾麗絲.奈爾:介入的視線」 ⊙許楚君
172 無懼年代以來的酷兒女性宣言
─柏林貝塔寧藝術村「彰顯你們自己!」 ⊙林于嫣
178 輕撫家屋中的愛與回憶──徐道濩的親密藝術
─雪梨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徐道濩個展 ⊙周亞澄
186 與自然合一─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保羅.克利與自然的祕密」 ⊙高慧倩
196 動盪世界下的斑斕色彩─法蘭克福席恩美術館「夏卡爾:動盪的世界」 ⊙吳億萱
204 以當年的「新」媒體角度重新思考貧窮藝術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與LE BAL多媒體藝術中心「翻轉他的眼睛」 ⊙詹育杰
212 借景寄情:畫筆下的20世紀初巴黎街景
─名古屋山崎馬扎克美術館「生活在巴黎的畫家們」特展 ⊙劉育仁
218 詠歌×說畫─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畫筆下的百人一首」 ⊙朱惠慈
224 多重敘事的相交點─斷面/交會─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廿五週年收藏展 ⊙劉諺樺
   
232 藝術著作
  現代藝術往昔的大師們─《現代藝術史》第六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48 評藝廣場
  我有一個很吵的靈魂─鄭宇宏的後現代書法 ⊙蕭瓊瑞
   
272 名家傑作
  時間、地點、物事與我─日本觀念藝術家河原溫 ⊙曾筱如
   
286 新書出版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出版序
⊙李永得
288 產業自救 區域自強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出版
⊙張逸羣
290  《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自序 ⊙黃海鳴
   
29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羅丹〈加萊市民〉的赴義 ⊙潘(示番)
296 克勞德.洛蘭〈帕里斯的判決〉的背後誘惑 ⊙潘(示番)
   
300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2 西域佛畫
  經畫卷相關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0 藝術人物
  玩泥一生.無物無我─李茂宗的陶藝人生 ⊙蕭瓊瑞
   
314 創意陶藝
  當代器用生活的想像與實踐 ⊙莊秀玲
   
320 當代新陶
  瑪麗亞.滕.科滕阿爾+任善彬 ⊙邵婷如
   
324 傳統藝術
  迎喜迎春迎卯兔─新年刺繡布藝品賞 ⊙蔣淑娟
   
328 藝術線上
   
330 藝展報導
   
333 藝術快遞
   
334 展覽月報
   
340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4 藝術家圖書目錄


編輯留言板

李梅樹的真實之美

 

 2022年年底,為紀念前輩藝術家李梅樹一百廿歲誕辰,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李梅樹紀念館雙雙推出主題策展,以不同的概念主軸平行又互為涵容地回顧這位以寫實主義風格而留名台灣美術史的藝術巨擘。百餘件李梅樹原作與相關史料於同期間展出的同時,回看過去對李梅樹的藝術評論,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台灣社會乃至當代重視地方性主體意識,於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評價分歧,也令我們欲重新觀看李梅樹的藝術偉業。

 

 2月專輯中,廖新田從台灣戰後的藝術環境對李梅樹寫實主義的批判,思辨當時「新派」的抽象主義與被視作「保守」的寫實具象之拮抗,並指出以當代觀點論其本土視野的重要性。李欽賢以憶及自身與李梅樹面見的緣分起筆,親切描繪出藝術家的日常,並從其創作望見他與同儕的情誼,以及他「從寫實求真實」的藝術追求。邱琳婷以李梅樹的女性人物畫作為著眼,闡述他透過對女性的精心描摹,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周遭親友與對時尚的敏感入畫再現,進而在其藝術實踐中的主體性。蔣嘉惠訪談國立臺灣美術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策展人薛燕玲關於此次展覽的策畫思維與研究觀點,琢磨李梅樹所凝視並欲於畫中表現的真實之美;而由蔡潔妮和魏聰洲策畫的「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從容現代性」,在三峽李梅樹紀念館以別開生面的策展鋪排,提出對李梅樹藝術價值的重新認識。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於2月隆重推出維梅爾繪畫大展,同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維梅爾個人展覽,從各大美術館珍藏集結他傳世僅卅五幅作品當中的廿八幅,可謂極其難得。本期展覽特別報導從維梅爾的傑作探視其和17世紀荷蘭大航海黃金年代背景下反映的時代特點,以及他筆下的日常生活場景所盈聚的雋永之光。

 

 2022泰納獎有別於過去幾屆有藝術團體被提名入圍,本屆清一色為個人藝術家。本期泰納獎特別報導,作者楊育睿親赴泰德利物浦美術館,評介本屆泰納獎得主薇洛妮卡.萊恩以及入選的希瑟.菲利普森、單慧乾、英格麗.波拉德三位藝術家作品,由他們提名作品構成的展覽提示著我們當代社會與當前世界的多元性和歧異性。

 

 於去年11月展開的「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是策展人徐文瑞和張懿文對各自長期關注與研究議題的梳理和回應。特別報導單元中,龔卓軍的評論以「原民情動與身體情動」兩道向度來閱讀參展的作品和舞蹈、影像展演計畫,論述此次雙年展如何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新定義提供一個有力的方向;羅珮慈專訪張懿文,從展覽主題與概念的成形和編織到如何在美術館空間轉譯表演的實踐,討論其策展思維在數位技術時代對「情」的探問。

目錄
62 2月專輯
  李梅樹:真實之美
64 深緣李梅樹─戰後台灣現代藝評與「本土新派」 ⊙廖新田
66 安定世局下的日常─李梅樹深掘寫實求真實 ⊙李欽賢
72 以繪畫落實美的信念
─策展人薛燕玲談「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 ⊙蔣嘉惠
80 美好如畫的日常─李梅樹筆下的時尚女性肖像 ⊙邱琳婷
86 俯拾皆是的雅趣
─李梅樹紀念館「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的從容現代性」 ⊙蔣嘉惠
   
48 特別報導─2022泰納獎
  每個人都有無法被歸入任何分類框架的時候
─2022泰納獎在泰德利物浦美術館 ⊙楊育睿
   
90 特別報導─維梅爾
  大航海時代荷蘭藝術家─維梅爾繪畫大展 ⊙何政廣
106 維梅爾的家
   
142 特別報導─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原民情動與身體情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 ⊙龔卓軍
154 情之所至,生之所達
─專訪「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張懿文 ⊙羅珮慈
   
35 藝術風景
  西崔克.莫里斯的〈圓亭咖啡館,巴黎〉
   
36 藝術正論
  美術館典藏觀念的偏差 ⊙廖仁義
   
37 美術之眼
  在南海路54號溫習「李石樵」 ⊙陳長華
   
38 藝術野台戲
  生養一間博物館的代價 ⊙阿田教授
   
39 香港視線
  台灣之行 ⊙卓有瑞
   
40 藝蹤尋探
  優游雅趣的極致美學 ⊙吳曉芳
   
41 藝術新聞
  台北市立美術館2023年度暨四十週年重點計畫預告
42 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3年度展覽
  林淇瀁(向陽)任國藝會董事長
43 史博館告別徐州路臨時辦公室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青年藝術獎
44 2022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頒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五週年館慶活動
45 高美館「惟.物.觀:黃步青」
  羅特列克全球巡迴藝術大展
46 香港故宮開幕首年獲贈逾千件藏品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Ⅲ
47 倫敦國家肖像藝廊6月重啟大門
  「新的開始─米羅」特展
   
108 藝術現場
  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南.高登回顧展
   
111 圍場散步
  關於美術館典藏,議價邏輯的思考 ⊙胡永芬
   
114 台灣水墨變相史
  現代水墨的生成(二)─《台灣水墨變相史》第卅一章 ⊙蕭瓊瑞
   
130 藝術家評介
  超越與沉潛的纏綿藝術之途─黃才郎的繪畫創作 ⊙劉永仁
252 以藝遊心─荷蘭與台灣文化交會下帕斯卡的高我對白 ⊙吳瑞真
254 藝術之愛 愛的藝術─鐘有輝、林雪卿版畫結緣五十載 ⊙廖新田
258 陳德旺與抽象畫 ⊙王偉光
   
136 臨界區藝術
  流域美學論─氣候危機下的合作主義、團絡集結與流域自治 ⊙龔卓軍
   
140 藝點觀察
  坎普的美學策略(下)─繪畫創作中的偏離、變形與感性風格 ⊙莊偉慈
   
164 國際藝壇
  擱置琳達.諾克林的奢侈
─巴黎龐畢度中心「艾麗絲.奈爾:介入的視線」 ⊙許楚君
172 無懼年代以來的酷兒女性宣言
─柏林貝塔寧藝術村「彰顯你們自己!」 ⊙林于嫣
178 輕撫家屋中的愛與回憶──徐道濩的親密藝術
─雪梨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徐道濩個展 ⊙周亞澄
186 與自然合一─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保羅.克利與自然的祕密」 ⊙高慧倩
196 動盪世界下的斑斕色彩─法蘭克福席恩美術館「夏卡爾:動盪的世界」 ⊙吳億萱
204 以當年的「新」媒體角度重新思考貧窮藝術
─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與LE BAL多媒體藝術中心「翻轉他的眼睛」 ⊙詹育杰
212 借景寄情:畫筆下的20世紀初巴黎街景
─名古屋山崎馬扎克美術館「生活在巴黎的畫家們」特展 ⊙劉育仁
218 詠歌×說畫─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北齋畫筆下的百人一首」 ⊙朱惠慈
224 多重敘事的相交點─斷面/交會─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廿五週年收藏展 ⊙劉諺樺
   
232 藝術著作
  現代藝術往昔的大師們─《現代藝術史》第六章
⊙諾伯特.林頓 編譯/沈揆一、盧傑、姚宏翔
   
248 評藝廣場
  我有一個很吵的靈魂─鄭宇宏的後現代書法 ⊙蕭瓊瑞
   
272 名家傑作
  時間、地點、物事與我─日本觀念藝術家河原溫 ⊙曾筱如
   
286 新書出版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出版序
⊙李永得
288 產業自救 區域自強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出版
⊙張逸羣
290  《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自序 ⊙黃海鳴
   
292 給兒童的美育書簡
  羅丹〈加萊市民〉的赴義 ⊙潘(示番)
296 克勞德.洛蘭〈帕里斯的判決〉的背後誘惑 ⊙潘(示番)
   
300 塞尚傳記
  塞尚傳─塞尚創作理念自述 ⊙約亞金.嘉斯奎特 編譯/潘(示番)
   
302 西域佛畫
  經畫卷相關 ⊙秋山光和 編譯/林保堯
   
310 藝術人物
  玩泥一生.無物無我─李茂宗的陶藝人生 ⊙蕭瓊瑞
   
314 創意陶藝
  當代器用生活的想像與實踐 ⊙莊秀玲
   
320 當代新陶
  瑪麗亞.滕.科滕阿爾+任善彬 ⊙邵婷如
   
324 傳統藝術
  迎喜迎春迎卯兔─新年刺繡布藝品賞 ⊙蔣淑娟
   
328 藝術線上
   
330 藝展報導
   
333 藝術快遞
   
334 展覽月報
   
340 藝術市場行情表
   
344 藝術家圖書目錄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家2023年1月 #572
  • 藝術家2022年12月 #571
  • 藝術家2022年11月 #570
  • 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
  • 傳承開今:The 30 years of Taiwan Art Gallery Association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 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886-2-23965708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