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Y字路
從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到城市雙年展的方法
在台灣藝術界擔當重要譯者的栖來光女士,畢業自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本身也是一位旅行作家,她的著作《在台灣尋找Y字路》,延續了橫尾忠則的「Y字路系列」繪畫的主題,呈現了新舊並陳而具有多樣性的Y字路口。栖來光將視野擴展到她旅居與定居的台灣,特別是台北,將咖啡、歷史遺跡、水路、凶殺地、監獄、畫家之路、菜市場、藝妲之家、書店之地做了許多提點,猶如路上觀察學、城市偵探學一般,運用藝術家和設計大師的視野來觀察城市身世,趣味盎然。
在眾多Y字路案例中,栖來光的《在台灣尋找Y字路》一書接近結尾處,其中一篇選擇了一個台南的Y字路口:友愛街、民權路與青年路口,特別是「萬川號肉包」,陳述美食料理家辛永清女士家族的美食回憶,以及作家與企業家邱永漢的料理回憶,描繪了「高砂町」附近的臺南望族生活風貌。其實,或許高砂町鄰近台南三大菜市之一的「東菜市」,豐富的料理文化滋養了栖來光文中講究料理的台南作家,才會有他們如此多彩多姿的飲食世界。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展場空間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 青年路上的Y字路
前幾天的早晨,我在青年路上府城隍廟集合,參與「吳萬春蜜餞」與「百年傳承香鋪」負責人吳宜勉老師帶路的「歡喜踅市逍遙遊──東菜市」走讀,在早晨人聲雜沓中,走入創設於1909年、有「貴婦市場」之稱的東菜市,眼中映入許多超過百年的鋪子如鄭記麻糬、阿嘉香腸熟肉、劉記煙燻魯味、明宗魚丸、美玉炸料、萬香餅舖、邱惠美鳳梨酥、美鳳油飯、阿粉姨牛乳紅茶、京發鮮活食鋪、阿真春捲、永和商店、月霞麵店等,彷彿回到百年前的繁華高砂町與清水町,同時,我也開始思考「台南的Y字路」這個題目,作為這一期「藝術縱貫線」專欄的主題。
上一期專欄,我們提到的聯境藝術群島:從湯德章公園(大正公園)放射出來的水體流通之路、現代都市治理道路、公園摩登之路、市場通運之路、民間信仰之路、工藝手做之路,交錯縱橫成藝術縱貫線的七條通網絡之間,象徵「台南摩登文化」的源起,卻也代表最集中的「超級六合Y字路」圓環。這一期的專欄,我想從「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的主題「還.原點Re-Turning Home」,以及建築史學者傅朝卿對於七條通之一的「台南大軸線」談起,思考城市雙年展的施做方法。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展場空間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展場空間
圖版提供│臺南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