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弘智 存在即萬化媒合,提煉事物的靈與感

彭弘智
相信事物皆有靈魂,彭弘智認為藝術家的角色近乎靈媒——在創作時,他讓帶來強烈感受的事物、能量進入自身,經提煉、內化與複雜辯證轉化為作品,呈現與過往階段不同的存在狀態與境界。他的創作自早期便圍繞對「轉換」、「轉化」的思考,並從媒材、視角、物質到非物質的轉換,逐漸深入靈性的、超物質的領域。這些探索不僅回應了實驗藝術先驅白南準所言「我見非我所見,是我飛」的境界,也體現著藝術擁有如鯤化作鵬鳥般,集結一切可能性、自由的轉化力道。

彭弘智 犬僧系列—十誡及伊斯蘭註解 HD二頻道錄影 05分34秒 2007

彭弘智 未完成之作 影片 90分鐘 2025
問:你的創作通常是怎麼開始的呢?對於創作,你是否有自己的方法論?
答:我算是蠻感性的人,創作大多來自生活中的某些感覺。如果有某樣事物讓我起雞皮疙瘩——也可能是某種抽象的能量——我會讓它「進入」我,經過內化,慢慢地成為作品的開端。很早以前我就對老莊思想感興趣,這20年來又更深入道教思想,不過並非宗教信仰的緣故,而是道教中人與神的關係、人在宇宙的位置、宇宙的存在,又或是心中的宇宙的存在等,這些概念特別吸引我。尤其道教認為人的狀態是可以藉由某種過程而轉變,例如人能修煉成仙,這是其他宗教少有的狀態。因此,我的作品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用藝術的方式,去進行道家、道教思想的當代表達。
在我看來,藝術就像我的煉丹術。道教有兩種煉丹方式:一是以化學方法製作「外丹」,另一種是把身體當作煉丹爐,透過修煉提取精華,人得到精華後可以升天。創作也是在萃取事物的精華,它們透過我進入轉化過程,化為裝置或影像。我內化的方式非常複雜,並且從不停留在靈感的第一層,而會再經過第二、第三次辯證,才呈現為觀眾所見的作品。例如「犬僧」系列,我將狗糧排列成經文,讓一隻白狗舔食牆壁上的狗糧,再將影像倒轉,彷彿文字是從狗的口中出現,就像狗在進行書寫。我一開始想到的是狗吃下知識、文化經過消化的意象,但那只是第一步。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思考如何進行事物之間、狀態與境界之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