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畫廊
心流:在記憶與物質間的凝視─王澤、施力仁、瞿倩梅、姜淼
現代畫廊以「心流:在記憶與物質間的凝視」為題,於本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位B22呈現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引導觀者進入沉浸狀態──那是創作者的專注投入,也是欣賞時的心靈流動。藝術超越語言的限制,在文化記憶與物質肌理間開啟了凝視與感知的新路徑。
王澤:符號流轉的文化映照
王澤將經典角色「老夫子」抽離敘事脈絡,轉化為鮮明色彩與符號化的類普普風格。他遊走於大眾文化與藝術語境間,熟悉的形象在陌生構圖裡獲得新生。觀者於辨識與解讀中切換視角,在幽默與諷刺的張力裡反思社會變遷,並感受文化流動中的深層記憶。
施力仁:文明與生命的物質凝鍊
施力仁以金屬凝鍊生命與文明的張力,犀牛意象成為生態反思與人文關懷的象徵,其雕塑將自然生靈轉化為兼具現代與未來感的形體,呈現文明厚度中的精神。本次亦將呈現巨型雕塑〈赤兔戰馬〉,以傳說赤兔戰馬為原型,賦予鎧甲與神話,展現力量與靈性。

瞿倩梅:東方哲思的內在沉潛
旅法藝術家瞿倩梅融合山水觀與抽象語彙,以岩彩與大漆層層堆疊,構築介於可見與不可見的精神風景。作品中承載東方「靜觀」哲思,彷彿將時間流動凝結於畫布,每一層顏料與筆觸都邀請觀者屏息凝視,在自然與自我間展開雙重對話,其創作既延續東方繪畫的哲學性,也回應當代視覺經驗。

姜淼:能量與心靈的感知場域
姜淼以「語言的盡頭,就是藝術的開始」為信念,遊走於壓克力雕刻和油彩兩種媒材。她將點、線、面轉化為感知的切片,構築帶有觸覺與空間感的結構,將不可見的心靈場域具象化。透過層層堆疊與刻除,畫面記錄時間與能量的軌跡,如同心靈的紋理,開展出精神與宇宙對話的路徑。
「心流:在記憶與物質間的凝視」展現文化、自然與物質的共時實驗。王澤與施力仁喚起文化及生態的回望;瞿倩梅與姜淼則開展物質和能量的深層凝視。四位藝術家在差異中展開對話,讓觀者於專注沉浸裡尋回片刻寧靜,在當代紛擾中展開生命、記憶與能量的探索。現代畫廊展位將成為凝視與感知的場域,也是心靈與藝術共振的體驗。
【10月特別報導│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