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現實的豐饒與數位資訊世界潛能之間的遊戲場
日本建築師豐田啓介構思游移於實體和數位邊界的未來建築設計
撰文│蔣美喬.圖版提供│NOIZ Architects(藝術收藏+設計 2025年9月216期)

豐田啓介創辦的NOIZ Architects為落合陽一所設計的「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主題展館「null²」
Photo Courtesy of NOIZ Architects
2018年11月,在巴黎舉行的博覽會國際事務局總會上,「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的舉辦正式拍板定案。這項消息甫一傳出,日本國內輿論大致分成三派:「贊成附議」、「反對懷疑」以及「冷漠無感」。若任由此局勢發展,世博的操作權恐將由「便乘者(跟風者)」主導,過程中雖有反對聲浪,但終將被社會的普遍冷漠沖淡,最後淪為一場舊型的、陳規式的世博會。然而,建築家豐田啓介(Keisuke Toyoda)卻不這樣認為——他相信,日本仍可在此轉折點開創未來的可能性。

豐田啓介
萬博不再只是向國際展示國力的舞台,而是一個關於未來的實驗場——一座讓物質與資訊相互交融、讓社會得以更新的臨界點。在《藝術收藏+設計》的專訪中,豐田啓介暢談數位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數位」與「人文」在建築領域中的協作關係,以及他所創辦的NOIZ Architects為落合陽一所設計的「2025年大阪.關西萬博」主題展館「null²」的具體思路。
問:請分享正在進行中的項目。特別是聚焦於你所提到的「解構既有價值觀」這樣的突破觀點,同時也融合了數位科技建築元素的案例。
答:我們的理念在大阪萬博主題展館「null²」中得到了具體實踐。這個展館的特色是整座建築會微微震動。我們使用了一種全新開發的金屬薄膜,從數位語彙來說,可以把它理解為「體素」(Voxel),是像素的立體版本。就像Minecraft一樣,這種結構非常適合數位世界的表現方式。我們將這些體素予以模組化,使用1公尺、2公尺、4公尺、8公尺等2的倍數作為單位,以非常計算機邏輯的方式組合出整座建築。這樣的構成方式,是試圖連結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的嘗試。

「null²」使用特殊的金屬膜材料,在風與聲音的作用下會產生變化。
Photo Courtesy of NOIZ Architects

「null²」內部展演落合陽一的數位作品
Photo Courtesy of NOIZ Architects
【九月專輯│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 2025大阪.關西萬博,讓生命更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