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爾門斯的公共資訊圖書館
沃爾夫岡.提爾門斯:毫無準備─萬事皆備
巴黎龐畢度中心/2025年6月13日~9月22日
1977年落成的巴黎龐畢度中心即將在今年9月暫時關閉,展開為期五年的整修改建。在此之前,今年夏天最後一檔展覽全權委託沃爾夫岡.提爾門斯(Wolfgang Tillmans),這位史上唯一獲得英國泰納獎的攝影家,在館內公共資訊圖書館(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 Bpi)三樓整整6000平方公尺的空間內,他把玩建築、家具、比例進行空間改造實驗,混合主題、流派和時代,將攝影、影像、聲音、文字和表演融為一體的回顧展,以「毫無準備─萬事皆備」為名,與圖書館的建築空間進行對話之外,創造出的非凡體驗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建築和這個知識傳播的場所。

沃爾夫岡.提爾門斯,2025年1月攝於巴黎龐畢度中心公共資訊圖書館。
©Centre Pompidou
1990年代初以展現反主流文化聞名的提爾門斯,在此以影像融合人文主義、政治參與以及對當下時代徹底的反思,如同一份宣言引發眾人共鳴,在回顧藝術家對攝影的時代性貢獻與龐畢度中心建築空間歷史意義的同時,引領觀者在寬廣無際的自由能動性中遠望、思索未來。
體驗空間非凡的半世紀歷史
搭乘公共資訊圖書館內挑高樓層的電扶梯到三樓,不見常見的標準化書架、桌椅和數以萬計的圖書,這座知識平台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並使得龐畢度中心的建築本身更加醒目突出。除了提爾門斯的攝影作品以各種形式呈現(不同大小尺幅、材料輸出、專輯封面、書籍封面等),還包括個人物品、錄像和聲響裝置、影片放映⋯⋯甚至是雷射光影裝置等。建築形式功能也與藝術家一直以來的作品相呼應,他貫穿各攝影流派的實踐深植於「此時此地」,描繪出知識形式的全景圖。其創作與空間的對話大量利用垂直的牆面和水平的桌面,甚至讓觀者直接看見建築空間被「框現」,而音樂、聲音和文字等非視覺元素也融入這件巨大的「裝置」中,挑戰任何分類的企圖。展覽沒有標示路線或區分章節,觀眾可以完全自由地漫步其中,沉浸式的實驗同樣呼應了提爾門斯的創作初衷:總是質疑攝影本身、它的媒材、過程,以及其侷限性。展覽在這個知識的空間裡鼓勵觀者以影像思考空間,呈現出一種攝影無需相機或鏡頭的特殊維度。

沃爾夫岡.提爾門斯:毫無準備─萬事皆備」展場一景
Photo ©Jens Ziehe
內省、流動、無定型主題
提爾門斯1990年代初拍攝歐洲銳舞(Rave)和地下文化的作品讓他備受矚目,這些以紀實性和包容性的方式展現了青年、酷兒文化和人體的攝影發表在英國雜誌《i-D》上,從他最初的創作至今,反主流文化的典型特徵「突破界限」一如既往。他自認為是藝術作品的第一張照片──1986年的〈Lacanau(自拍)〉,在今天依舊讓人不禁駐足,近乎抽象的自畫像揭示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一個主觀而私密的海灘時刻。俯視朝下低角度拍攝的畫面展現藝術家裸露的腿、部分被黑色運動短褲遮蓋,上身是一件佔據畫面上半部的淡粉色T恤,點綴自然紋理的淺色沙灘佔據了整個背景,由於缺乏地平線、大海,畫面將焦點集中在身體和感官體驗的即時性,喚起一種其作品中常見的自由、溫柔內省的精神。2002年創作的〈公雞(吻)〉深刻地捕捉兩個男人激情擁吻的瞬間,他們置身於夜店或派對場景,沉溺在親密擁抱的兩人佔滿整個畫面,一人穿著亮藍色運動夾克,另一人身穿淺灰色T恤,兩人的面色反差也極大;左邊男子頭髮凌亂、臉頰潮紅、扶著對方後頸的手等細節都強化這一瞬間的緊迫感,閃光燈的質感也給予影像近乎本能的即時性。這張快照打破酷兒的再現傳統,展現出一種極其坦誠和包容的美學。

巴黎龐畢度中心展場以各種大小尺幅呈現沃爾夫岡.提爾門斯的攝影作品
Photo ©Jens Ziehe
2015年提爾門斯為美國饒舌明星法蘭克.海洋(Frank Ocean)的專輯《Blonde》拍攝封面肖像〈淋浴中的法蘭克〉。海洋曾公開談論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這在嘻哈音樂界極為罕見。畫面捕捉一名染著亮綠色頭髮的男子赤裸上身、在淋浴間的親密瞬間,他用手遮住臉龐,水珠在他結實黝黑、肌肉賁起的身體上突顯濕潤的肌膚紋理和紋身,而手指上纏著的繃帶在其中增添了一絲脆弱。雖然看不到人物的表情,卻依舊隱約透露出一種介於沉思和內心痛楚的強烈情感。如果說提爾門斯的紀實快照不斷探索溫柔、脆弱和自由,並將肉體存在與靈魂內在之間的對話轉化為近乎純然的抽象,那麼紙張也從攝影的載體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題,如同2001年的「紙滴」系列變得感性、純粹的詩意。該系列呈現簡約的構圖,一張紙以優雅的懸垂曲線展開,紙的正面為白色、背面是鮮豔的紅色,略為半透明並反射周圍的光線,投射在素色牆面上的陰影增強了紙張的立體感,更突顯微妙的時間凝結感。藝術家在此探索輕盈、柔韌的物質特性,以及柔和的線條和色調之間塑造空間的能力,展現出雕塑般的美感,而紙張的這種極簡、感性也轉化為其他更為「身體感」的抽象「紙」創作,如肉慾交織的〈層〉,或讓人對如堆疊報紙的摺皺「感同身受」的〈報紙堆〉。
(全文閱讀604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