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真 繪以寫真,畫那未明的情緒
撰文│陳玟妤.圖版提供│Sujin Lee、TAO ART(藝術收藏+設計 2025年9月216期)

李秀真
Photo © BSTUDIO (Jeon Byung Cheol), courtesy of Saatchi Yates.
韓國藝術家李秀真(Sujin Lee)筆下的少女,並非指涉具體人物或事件的肖像,而是一幅幅細緻構築的情緒寫真,以節制內斂的筆觸,勾勒敏銳善感的心境。藝術家藉由女性形象、姿態與場景細節等調度,探討女性對自我與同儕在物理、關係、心理等多重距離交疊中,所經歷的親密與疏離。「我像影子,在明媚之處仍感受到我的暗,如陽光愈亮,影則愈深。」李秀真的創作顛覆觀眾對少女肖像甜美形象的既定印象,當觀看其畫作時,如翻動著一頁頁語意朦朧的日記,若仔細閱讀,便能察覺那和緩表象下蜿蜒的情緒,也盼望能更靠近其藏於深層、難以名狀的孤獨。

李秀真 關注 壓克力、畫布 100 × 100 cm 2024
Photo © 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Diary on the Blues」展場一景
Photo © ANPIS FOTO 王世邦
問:妳的作品經常呈現女性情感與姿態,為何會以此為主題?透過這些年輕女性的形象,想傳遞怎樣的訊息?
答:我描繪的是自己內心的情感,因為我是女性,自然也只畫女性。我的創作幾乎都來自生活的經驗,特別是和朋友們相處時的感受。例如〈關注〉這件作品中,兩名外貌相似的少女靠得非常近,幾乎相連。那並不是一種舒服的距離,但我在整體用色上又相對柔和,使畫面傳遞出某種彼此關注、關注中同時包含親密及令人不安的狀態。
人與人之間不只有實際的物理距離,也有關係的遠近,在此遠近狀態中,又有更深層的心理距離,在這樣的複雜狀態中,會引起某種難以言喻的怪異情緒。畫面雖然呈現兩名人物,但我所描繪的角色人數指涉的並非實際人物與人數,而是我用來呈現內在情緒的象徵。我畫的不是具體事件或社交場景,而是透過女性的身體姿態及畫面張力,來表達心緒空間。這種情緒的確涉及女性間的情誼與認同,但我想描述的是更為深層的內在處境。
【9月│對話藝術家系列:意識的流動 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