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共振、對話與聆聽的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的跨區域視野
在台灣新一波美術館浪潮中,歷時多年籌建、今年正式開館的新北市美術館(以下簡稱「新美館」),做為新北市的第一座公有美術館,以「立基在地,面向國際」為核心使命,從城市的文化視野開啟一座新生的城市美術館的可能想像。位處三鶯新生地的新美館,自2008年啟動規畫、2019年開工並設立美術館籌備處,2023年起漸進開放戶外園區和一樓新美聚場等公共空間,2025年4月25日全館正式營運面對大眾。

首任館長賴香伶出身藝術史與博物館學專業,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並先後投入上海外灘美術館與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的開館及創辦,在2024年8月正式出任新美館館長前便擔任籌備處顧問。從「全民美術館」的理念出發,新美館開館同時盛大推出的國際特展、典藏研究展與國際論壇等,均體現新美館是如何透過研究與策展落實其願景及使命,在開展前後逐漸定調出新美館一致且明確的目標路徑。賴香伶在與本刊的專訪中分享新美館在開館前後至今的重要實踐與根植其上的思路,如何轉化為美術館本身的核心敘事做為立足點,思辨在近年愈發明晰的台灣城市╱地方美術館場域中定位自身的座標。

從視覺文化延展文化基因
依據過去所積累的專業經驗,賴香伶認為,一座新的美術館開館的前三年相當關鍵,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工作是要將美術館創立的願景,鋪展為可實踐、可執行的具體方法,並將美術館精神能夠加以體現於外的作為捋出清晰的脈絡,以能奠定穩健的礎石以走向五年、十年以至更遠的未來。對於新北市這座從自然到人文地理皆多元紛呈的城市,賴香伶有充分的體認和思考。她指出,新北市擁有多樣而異質的自然景觀和族群構成、產業經濟龐雜所積蘊的豐沛動能,同時,新北市不僅是許多前輩藝術家創作的據點和居住的處所,也是1990年代台灣前衛藝術發生的重要舞台、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創造現場。
回顧對於新美館「從零開始」的最初思考,賴香伶表示:「我們希望新北市美術館不僅是一座現當代美術館,更從如何廣闊地納入『視覺文化』範疇加以拓展。」她進一步說明:新北市除了臨山面海的環境,與相對於首都台北的地緣條件,這座城市擁有一個相當特殊之處,在於涵容了多重的地方發展語境,行政區便多達廿九區,區域和地域之間形成相當不同的產業經濟面貌,轉化自地方民眾在時空紋理的交織因為生存的模式或是生活的慣習,持續累積層疊出龐雜而豐富的視覺文化地景,其與人們生活經驗的交集也能反映出在地產業的面貌;此外,新北市多座既有的文化館舍,如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等產業文化博物館多年來的經營多著眼於與常民生活的結合,也為討論視覺文化提供很好的基礎──它不見得是從「純美術」(Fine Arts)領域的思維面向出發,但是將視覺文化植入於新美館的核心觀點,為探討在地和思考城市均提供兼具寬廣與縱深的視野。
由此,賴香伶同時關注到另一重蘊生於新北市歷史的文化動力,原生自在地的能量與常民生活如何反映在當代藝術創作形式的實驗上,特別在解嚴後的1990年代中期,台北縣地方政府舉辦的藝文展覽活動如台北縣美展開始突破過往體制的侷限,藝術家各類極具前衛精神和衝撞力道的藝術行動與創作勃發於當時的台北縣,在當時整體的政治與社會氛圍下,觸發藝術家有意識地透過嘗試新的方法,產出如環境藝術、噪音藝術、跨域實驗等不同內容形式,「這樣生猛、旺盛的動力,做為新北市的『文化基因』,也應該成為新美館的內在驅力」。從中,賴香伶認為:「美術館做為平台應鼓勵藝術家嘗試去反映所謂的『在地』,也是新美館未來規畫的關注面向,其概念不應只是作用在當代藝術最新的創作形式,而是需要看到當中的創造性思維如何詮釋或回應不同的地域文化,並以跨區域的連動為視角,探查它們如何共構出一座城市的在地性。」

對於如何理解「在地」,賴香伶表示它其實沒有、也不應該有標準答案,卻是每座城市美術館都需要不斷思考和回應的課題。對她而言,所謂的在地,談的應是一種地方性(locality),具有兩重漸進的意涵,必須同時被思考,「它不只是指涉發生在某個(行政)區域範圍內的人、事、物」,賴香伶強調,「是從具體空間地緣的local(地方、地區),到比較為抽象廣泛的vernacular(本土、在地)概念,它可能是草根的、庶民的、非主流的,是自發的」。賴香伶分享到她與其他美術館交流時觀察到幾位館長也在思考的地緣性視域,其思路與之類似,所關照的皆是如何連結到更寬廣的社會關係及文化語境。

她補充道,在新美館籌備的漫長過程中,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曾透過地方美術資源調查,委託多位學者專家參與新北藝術發展的研究工作。如藝術史學者白適銘帶領查訪一百位在地藝術家,爬梳、建構新北市地區的藝術史脈絡;研究者張韻婷主持當代藝術家或團體普查計畫,也梳理他們與新北關係的連結等。而學者蔣伯欣對於台北縣時期展覽制度的改革和檔案研究也開展出後續的國際學術論壇「混雜的氣味─再探九零前衛藝術」、以及專書《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的出版,更發展成為今年8月開幕、由王品驊擔任策展人的「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展覽,由影音檔案、文獻物件、典藏作品和委託新作共構而成,深入探討這段時期所開展的影響及其意義。 (全文閱讀604期藝術家雜誌)
【9月專輯│迎向城市美術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