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做為城市事件的能動者
臺南市美術館館長龔卓軍的「藝術縱貫線」新網絡

臺南市美術館(以下簡稱「南美館」)是台灣進入21世紀後新建成的第一座美術館,自2011年成立臺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歷時長達七年有餘的策畫與籌措,於2019年年初正式開館,受到各界密切關注。而後,文化部宣布並於2025年3月25日掛牌成立「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臺南市美術館2館由台南市政府無償撥用給文化部,南美館亦繼續以地方行政法人組織型態營運南美館1館。今年4月,臺南市美術館迎來開館後的第五任館長,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專任教授、具豐富當代藝術策展經驗的學者龔卓軍接任,除了南美館本身的營運,也肩負起帶領南美館與臺南國家美術館(以下簡稱「南國美」)交接2館的工作。龔卓軍在出任館長滿四個月之際接受本刊專訪,分享他在這段時間以來進行的重點工作與計畫,並談及「城市雙年展」的構想和前置布局,將展開與不同合作者與群體對話的網絡串聯,所擘畫出的一張涵蓋城區脈絡、社群網絡與國際連結的中長期藍圖。

美術館做為中樞:藝術縱貫線×藝術七條通
隨著日後2館館體將全數移交給南國美,南美館勢必面對館舍空間銳減的問題,龔卓軍首先琢磨的是,美術館如何在整個城區得以有所發展,而以市定古蹟原台南警察署改建的南美館1館位址正坐落在舊城的核心,遂以此為起點,思考與其他不同性質館舍空間的關聯,提出並開始盤整「藝術縱貫線」與「藝術七條通」的踏查。他瞭如指掌地描繪城區地圖和沿線文化單位或地點的分布:日治時期開闢的七條通,即從湯德章紀念公園(舊稱民生綠園)圓環輻射出的七條主要道路,順時針來看,中山路通往台南火車站、青年路銜接東區至城隍廟、沿開山路可以到延平郡王祠,其中兩條原本是縱貫線,其一便是南美館1館所在的南門路,也就是說舊的縱貫線其實有經過美術館,中正路會通向林百貨最後直抵運河、民生路連結安平,最後公園路則回到另一條縱貫線;縱貫線連通台南公園、吳園、民生綠園、國立台灣文學館、南美館、台南孔廟、台南愛國婦人館等。「所以我們有信心,未來如果以城市連結來看,南美館會有很好的立基,因為它就位在七條通和縱貫線的中心地帶,這最初只是一個想像和理想,但現在我們也開始嘗試逐步推進。由此,我們提出『城市雙年展』的概念與工作計畫,申請預算和加緊募款,讓計畫明年得以順利展開。」
與之並行的第二個重點工作,即是跟南國美籌備處和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進行三方協議,商討往後的合作、轉換和過渡,以及之後的協作關係。龔卓軍說道:「明年南國美籌備處就會正式接管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2館,因此如何與之確立良好互惠的關係,並定位南美館在其中的角色,目前提出的合作計畫就是『城市雙年展』,由台南市政府做為主辦單位,邀請南國美加入雙年展的協作者,也獲得籌備處欣然首肯。」此外,南美館與南國美籌備處持續溝通,如未來在展覽空間、典藏庫房、美術科學研究中心、器材設備、志工系統、票務機制與專業人才等方面如何形成互補合作,各項細節均有待進一步商議。

觸探不同社群的永續策略
過程中,龔卓軍持續思辨雙年展機制的可能形式,它如何做為一場「城市事件」(參閱《藝術家》601期),如何與城內其他場館或不同性質的機構和單位建立的合作關係,是能讓這條藝術縱貫線能夠產生有機和動態的連結、藝術七條通的網絡得以從核心輻射出更寬廣和綿密的牽引力,使得預計於明年或後年啟動的城市雙年展,不會是只停留在節慶式、煙火式的期間限定事件,更是南美館中長期策略的開端。他表示,如果藝術縱貫線和藝術七條通的網絡最終能夠落實,它所輻散的範圍會碰觸到的族群,就會是除了中產階級或藝術愛好者之外,更多相異的群體與其他文化品味類型的愛好者。因此,龔卓軍希望南美館能推出在城市中不同的區域或空間合作的策展計畫,透過藝術介入或進駐市中心本身便相當豐富的歷史建築、文化場域,所思考的也包含如何以藝術探入城市街區與日常生活,並為這些不同的觀眾族群提供參與契機,建立持續運作的社群關係網絡。「這些不是只為了雙年展,而是永續的經營,雙年展也可以因此有其永續性」,龔卓軍強調。而面對這些歸屬從國立、地方政府到民間不同層級和屬性的館所、機關或組織,都還需要逐一面見和洽談。

龔卓軍分享一個現已成形的網絡,是目前於南美館2館展出、與南美館共同主辦「2025台南國際建築三年展Re-turning『Home』:還。原點」的社團法人台南市建築師公會,雙方達成共識未來延續由南美館提供展覽空間和策展專業的合作模式關係;目前另一具體展開的是,南美館已與台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管理科確認啟動場館合作,在位於台南公園中的市定古蹟「原台南公園管理所」的空間籌畫藝術展演。而他留意到有許多外籍新住民假日會在台南公園聚集,因此未來將規畫兒童藝術、環境藝術或是移工主題的相關藝術展演或教育推廣計畫,連結公園場域的特性與活動其間的社群。他指出,台南市的外籍移工人口超過六萬人,他們同樣生活於這座城市,南美館如何能做為提供多語服務和跨文化的接觸介面,實踐與社會多元族群的對話和觀照,乃至開拓新的觀眾群,也都在他的思考中。
除了台南公園之外,還有兩個他放眼的主要連結目標:市場與宮廟。龔卓軍說明,南美館已向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附屬機關台南市市場處接洽並獲得支持,包括2館附近的友愛市場,復興市場、東菜市場也都是未來打算接觸的進駐合作對象;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認證的「宮廟博物館」的系統與信仰文化也是他認為代表在地的重要一環,目前已與其中天壇天公廟、台南府城隍廟建立連結,提出以聲音和儀式音樂類型的藝術計畫,並預計在近期內推出。他明瞭這兩者都是台南既有且成熟的網絡,希望南美館也能夠逐漸走入這些網絡,共創嶄新的社會與社群連結,期待城市雙年展在如此嘗試及鋪陳之下能夠形成一種永續性的策略。 (全文閱讀604期藝術家雜誌)
【9月專輯│迎向城市美術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