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悍火而來,不容餘燼裡溫存
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的版圖新章與開幕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新館外觀
2013年,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於台北成立,運營Bluerider ART台北.仁愛與台北.敦仁兩處畫廊空間,致力於引介具鮮明風格的歐美抽象藝術家,同時推廣「讓高端藝術進入生活」的概念。近年,Bluerider ART藝術版圖的擴展速度與成效有目共睹。2021年進駐上海外灘,2023年插旗倫敦梅費爾,2025年6月合併原台北兩空間,遷址至敦化南路二段新館「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並以「浴火雁行:悍圖社-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為開幕展,向台灣本土藝術重磅團體「悍圖社」致敬。年底,Bluerider ART也將於洛杉磯曼哈頓海灘成立新空間。

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創辦人王薇薇留影於「浴火雁行:悍圖社」展覽現場
《藝術收藏+設計》邀請藍騎士藝術Bluerider ART創辦人王薇薇(Elsa Wang),暢談她如何在歐、美、亞3大洲市場深耕與串連,並以「混搭」策略實踐Bluerider ART的藝術願景。她強調:「『混搭』,才能將逐漸固化的視野打開。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心靈為上,宇宙家園』的狀態——藝術不該有既定的規則與限制。」
●混合——Bluerider ART的故事新篇
王薇薇說,關於Bluerider ART在台北新空間的構想——這個新故事的開始——還得從她為何要合併原敦仁與仁愛兩空間說起。她指出,新館的成立,不只是展覽空間的擴大,也意味著將原本畫廊於敦化空間舉辦定期展、仁愛空間舉辦常態展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將定期展覽與常態展於同一空間並陳的形式——走進敦化新館開幕展「浴火雁行:悍圖社-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的展場,觀眾會發現現場不僅展出悍圖社藝術家的作品,Bluerider ART長期代理的西方當代藝術創作,如瑞士藝術家馬克(Marck)的具設計感與互動性的「錄像雕塑」、卡蘿.普魯莎(Carol Prusa)優雅的銀針筆繪畫與裝置等,也巧妙融合在空間之中。
「這樣的混搭會讓人覺得突兀嗎?」王薇薇笑問:「悍圖社給人的視覺印象深刻,我們代理的藝術家也是如此。那麽當他們『混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混搭、混合,便是Bluerider ART的新策略。她理解外界會好奇:Bluerider ART既探索西方藝術領域,又望向本土,是否會不協調?將悍圖社與歐美藝術家作品同場展出,正好能讓人直接感受這種混合策略的能量。對Bluerider ART而言,這場開幕展是空間上一次極為重要的嘗試,也是這個故事的開場宣言——「為什麼開幕展選擇推出悍圖社展覽?我們想大動作地向台灣悍圖社致敬,並宣告畫廊的經營方向由12年的歐美當代,轉向東西方的交流。把定期展覽與常態展混合,又不顯得突兀,因為這些本來就都是『藝術』。」

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心靈騎士」展場

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開幕展「浴火雁行:悍圖社」

楊茂林 奧茲大眼鯛 銅、不鏽鋼、琉璃、LED 69 x 44 x 64 c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