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生命的跡痕,探求靈性的氣息
吉塞佩.佩諾內拓展自然與人類共存的流動邊界

吉塞佩.佩諾內2014年於格勒諾布爾美術館創作〈壓力〉
Giuseppe Penone working on Pressione (Pressure) at Musée de Grenoble, 2014.
Photo © Musée de Grenoble / ph. Jean-Luc Lacroix
當今的藝術創作正積極地回應地球極度迫切的需求。面對氣候變遷、生態失衡與資源枯竭的壓力,愈來愈多藝術家轉向自然與土地,尋求創作的靈感與倫理根基。身為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藝術家吉塞佩.佩諾內(Giuseppe Penone)正是這樣一位在自然與人之間鑿刻深層連結的詩意實踐者。他認為:「樹是最完美的雕塑典範。」他的創作不僅是對自然形式的勾勒,更是一種與自然同呼吸、共脈動的身體書寫,是對文化永續與生命本質的深刻凝視,讓人們在感官與思維的層次上,重新觸及大地的靈魂。

吉塞佩.佩諾內2017年作品〈書之樹〉
Giuseppe Penone, Alberi libro, White fir wood, cedar wood, and larch wood, 2017
© Photo: George Darrell. Courtesy Giuseppe Penone and Serpentine
佩諾內曾說:「每一個關於樹的詞語,都吸納了雨水、陽光與薄霧的日子,收藏了季節的變遷、地景的記憶與時光的流轉;這些詞語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意義,引領人們主動地對自然付出關懷。」一語道盡其創作核心的哲學意涵──語言、形體、物質、記憶與時空互為交織,既是詩意的形象,也是對當代生態危機的深刻回應。他取材於最為謙遜的自然素材──木頭、葉片、樹脂、青銅、大理石,藉由雕刻與鑄造,使有機與人為的界線日漸模糊,呈現出一種既脆弱又堅韌的生命肌理。

吉塞佩.佩諾內2010至2024年「石頭的思想」系列作品
Giuseppe Penone, Idee di pietra, Bronze and river stones, 2010-2024
© Photo: George Darrell. Courtesy Giuseppe Penone and Serpentine
佩諾內是「貧窮藝術」運動的重要成員之一,該流派強調以自然、日常、低物質損耗的素材進行創作,反對消費主義與資本主導的藝術生產行為。木頭、樹葉、樹脂、青銅、大理石等看似素樸的材料,在他的手中煥發出充滿呼吸與觸感的詩性。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舉辦吉塞佩.佩諾內在英國最為完整的個展「根中的思緒」(Thoughts in the Roots),展場含括蛇形藝廊南館(Serpentine South)與周圍皇家公園,構成一場展覽場域內外交織、盎然生氣流轉的藝術漫旅。佩諾內的創作始終植根於大地與自然的語言,他將樹視為一種原初的雕塑——既是萬物生息的紀錄者,也是時光流動的目擊者。此次展覽延續其創作核心——自然即記憶的器官,他以銅鑄、金箔、石材等媒材,將植物的呼吸、生命的痕跡與人類感知深度連結。3件大型戶外雕塑坐落於美術館園區,象徵人與自然交界處的思緒延展,讓藝術如大樹的根系般牢牢紮根於土地深處。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25年7月號214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七月專輯│Beyond Fashion超越時尚:在時空疊合與想像開展之際 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