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地觀看,精準地拾荒
吳明益、陳聖文談自然與創作
從《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等非虛構書寫,到《複眼人》、《苦雨之地》、《海風酒店》等小說創作,吳明益以文字建構出人文與自然議題錯綜交織、現實與魔幻互滲共構的敘事宇宙。藝術家陳聖文結合刺繡、編織、於山林或海岸拾得的廢棄物,試圖譜寫出一部屬於台灣的物種圖鑑。或許是因共讀著自然這本大書,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在各自領域努力的兩位創作者,於創作的領地悄然交會,從彼此的作品中得到啟發——陳聖文曾多次提及吳明益作品帶來的感動,而吳明益也在陳聖文的藝術實踐中深感共鳴。在《海風酒店》延伸繪本《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出版之際,《藝術收藏+設計》邀請兩人展開對談,談自然與創作的探索與豐收。

吳明益
Photo: ©吳明益

陳聖文
Photo credit : Chih Hsien Chen

陳聖文 台灣狐蝠 Pteropus dasymallus 現成物、繡線、布、繡框 Ø42 cm 2024
● 《海風酒店》與《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吳明益首部圖畫故事書《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於今年5月出版,這部作品是其202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海風酒店》的支線繪本。《海風酒店》書寫花蓮海豐村興建水泥廠、其中人與環境的故事,其中角色小鷗,最終成為了一名繪本作家,以繪本表達她對於環境抗爭的無力——過去抵抗興建水泥廠的運動失敗了,但她想到,自己還可以畫繪本向下一代述說。
「我想做這件事,也是因為那些建蓋水泥廠的財團、政客,他們能用你的『魔法』去打敗你。」吳明益說。《海風酒店》中,水泥工廠後來「轉型」蓋起願景館、故事館,牆上畫著巨人的壁畫,成為地方行銷的一部分。太魯閣族的巨人傳說被挪用來宣傳工廠,壁畫中的巨人迎接著遊客,介紹著這塊土地是因蓋了這座神奇的「城堡」(工廠)而變得美麗、是因為有這座城堡才會變得如此綠油油。他們成立星巴克與超商吸引觀光,卻只留下小角落給原住民藝術家,其餘皆販售與水泥相關的紀念品……資本能透過手段,把那些人們曾經抵抗的事物與敘事,包裝為對己有利、與在地連結的正面形象。吳明益不願意這樣的發展模式成為複製的常態:「作為一名現階段至少會被文學領域討論的作家,我的作品應該有較大的機會,被保留下來讓下一代人閱讀。那麼我來寫這樣一部作品吧!」小說結尾,小鷗因縱火燒毀故事館入獄。出獄後,她畫下《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她在那個兒時的颱風夜、隨三隻腳的食蟹獴走入巨人之心的故事。吳明益說:「寫完這本小說,我也決定把那本繪本畫出來。」這是一部由小說人物和小說作者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書。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內頁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內頁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吳明益從小就喜歡畫畫。童年時,家中在中華商場經營鞋店,他常在重複使用的鞋盒蓋上作畫。小學時,他被診斷出辨色力弱,雖然無礙生活,想報考美術科班時因其要求色彩學能力,不得不斷了這個念想。直到開始寫散文、寫小說,他發現自己可以編輯、設計。他重拾畫畫的興趣,在寫作的同時自己畫插圖,也開始自行設計書籍的整體視覺。對他而言,《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是意志上的對抗,也是在創作上的自我挑戰,他希望這部作品被視為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圖畫故事書,而不只是一本小說家畫的圖畫故事書。吳明益說:「結果是好的當然理想,但即使結果不理想,我也接受。像《複眼人》改編成舞台劇時,導演、演員、服裝、音樂都很好,整齣劇卻沒有獲得成功的迴響。我安慰導演——這很正常,藝術常常都在失敗的。但他努力了這5、6年,這些我和他都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