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藝術家》半個世紀
1970年秋天我剛進入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學校(後升格為台灣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時就喜歡美術,當時老師呂佛庭曾送我兩本傳統書畫為主的《藝壇》雜誌,是當年校內外可看到極其有限的美術期刊之一;其後不久,又出現一本彩色頁較多的《美術雜誌》(英文中國郵報社發行),於美術領域的介紹較廣,但沒有長久發行;緊接著《雄獅美術》於1971年3月創刊,其內容更觸及西方美術、海外藝術訊息介紹、兒童美術教育等,涉獵甚廣且更能契合時代脈動,因此更能吸引我閱讀,記得當時的主編是何政廣先生。
1975年6月剛從台中師專畢業時,正逢何政廣先生創刊《藝術家》雜誌,內容涵蓋各種美術類型且兼容傳統與現代,包含國內與國外的藝術史、理論以至於創作技法,尤其往往有主題性的「專輯」。深入淺出地介紹相當吸引我,正巧《雄獅美術》逐漸走向普羅大眾的文藝,因而改看《藝術家》雜誌。尤其創刊號即連載謝里法的「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專欄,持續長達兩年半,啟發我對於台灣在地藝術發展脈絡的視野,此後《藝術家》雜誌以及相關出版品成為我吸收藝術資訊養分的重要管道。
當年台灣的文化藝術資訊極為有限,因此藝術圖書公司出版的系列藝術圖書,如「歐美現代美術」、「世界素描傑作全集」、「中國宋元繪畫」、「歷代碑帖鑑賞」等成為我經常翻閱的參考資料。早年台灣的美術圖版印刷條件欠佳,藝術家出版社大約在1990年代初期陸續出版印刷精美而圖文並茂的「臺灣美術全集」、「世界名畫家全集」、「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台灣經典藝術大系」等品質與數量均極為可觀的系列叢書,多兼具推廣性和學術性價值,嘉惠國內甚至海外藝術界以至於藝術學界甚多,筆者長久以來也受益良多。

早年曾經受託為友人和學生在《藝術家》雜誌撰寫一些短文。至於正式參與藝術家出版社的專書寫作,則始於2012年的「美術家傳記叢書─歷史.榮光.名作系列」,以及其後的「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十多年來陸續又蒙受邀寫過八、九本專書。也了解到一本優質的出版品,從繳交文稿以至正式成書,過程中少不了許多環環相扣的嚴謹作業流程。每見到自己寫的書,經過專業編輯團隊處理後,以頗具質感的樣貌問世而感到欣慰。
走過五十年的歲月,歷經台灣出版業蕭條、新冠肺炎疫情等一連串的考驗,《藝術家》雜誌不但早已成為全台歷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美術刊物和出版社,而且與時俱進,隨時配合時代脈動,甚至得過幾次國際權威性的藝術雜誌獎項,委實難能可貴。欣逢藝術家出版社和《藝術家》雜誌迎接五十歲誕辰,謹祝生日快樂,敬盼未來的十年更加壯大、開展。 (全文閱讀601期藝術家雜誌)
【6月專輯│《藝術家》五十週年,197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