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的口號.游擊的姿態
文化視野與永續政策匱乏下的科技藝術
「科技藝術」在台灣真正有規模地發展不過是近十幾年的事,在此期間,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政策主張不斷被提出,但由於缺乏更前瞻與系統性的擘畫藍圖,我們仍然走不出口號與口水的政治理念,各種資源更無專業章法地散落在各處,競爭力早已在分秒中流失。雖然我們曾有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量,也曾號稱自己是(人文)科技島,更是當前晶圓產業強國,但整體投資在當代科技文化與藝術相關領域的資源比例卻少得可憐。相較於西方國家,早在19世紀末期的科技發達時期便已有和時代相呼應的成熟藝術發展,就連開發較晚的亞洲地區如香港、中國,都已注入大量資源在以科技媒體為界面的創意發展中,更別提日本、韓國做為亞洲大國相繼以奧運、世界博覽會等展會節慶展示炫目科技,以做為國家象徵的手段。台灣長期處於喪失身分主體的政治壓抑中,能與世界接軌的最大感染媒介當屬文化藝術語言,也只有透過文化藝術與創意,我們才有重新塑造自我身分主體的可能,而最具國際當代性傳動能量的創意核心,非科技藝術莫屬。
時光回溯至2016年年底,台北市文化局在時任局長謝佩霓的主導下,向當時經營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數位藝術基金會發出公文,片面地以公文形式宣布不再續約,並要求該維運單位於隔年(2017)3月間撤離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政府不願為自己十年來的文化施政負責,先是違法拖延續約之責,隨後透過非專業評審團的「館所評鑑不合格」為藉口,汙衊維運團隊艱辛經營的事實,更因地方勢力覬覦該中心館舍空間的使用價值,以及特定市議員失焦的績效督導下,遭受罰款與解約結束經營的窘境,這種跋扈的行政官僚,不僅讓苦心經營十年的台灣數位藝術發展毀於一旦,寧可讓當時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關門數個月,也不願讓中心的維運團隊能無縫接軌。而當初以「促參案不適合再以招標形式,由政府編列預算補助」的荒謬藉口,至今經歷兩次維運團隊轉手,卻仍是以「政府編列預算」來進行低度且無效能的維運。為此事件,由筆者擔任召集人、吳嘉瑄擔任主編的《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在眾多學術領域、藝術創作者的貢獻下,於2017年4月出版,針對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第一個十年,進行「環境生態」與「創作實踐」兩個面向的觀察。在「環境觀察篇」中,作者群分別從文化政策、歷史發展、創作趨勢、科技研發以及國際交流等角度切入,討論從2006年以降的十年間,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諸種問題。

此外,在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的擘畫下,2017年借「文化科技論壇」的舉辦宣示「文化科技施政綱領」、2018年公布的《文化政策白皮書》正式將「文化科技力」納入文化政策之中、2018年成立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現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2019年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當數位科技以如入無人之境的姿態席捲全球之際,儘管台灣政府意識到此趨勢的重要性,但在面對科技藝術的發展卻常常缺乏永續規畫精神,以「專案計畫式」政策與補助方針來處理各國極度重視的科技藝術,如文化部的「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計畫」、「科技藝術實驗進駐暨創作發展補助計畫」,乃至於「文化黑潮計畫」,以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計畫」。此種年度性、缺乏前瞻性長遠規畫的文化政策,更常以「三年為期」的思維來推展,忽略藝文需要「長年耕耘與永續性」,以及「科技研發試驗與人才培育」皆需長時間孕育的不爭事實。在資源挹注方面,科技藝術所面臨的是一方面資源不斷地遞減;另一方面又陷入資源被過度分散的窘境,無法收其最大之綜效。以致,文化部在2015年將「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主導下的「數位表演藝術節」告一段落後,便改變為兩年一期的「臺灣科技藝術節」,第一年以「潮:2015臺灣科技藝術展示會」的形式呈現、第二年的「潮:2016臺灣科技藝術節」則依循數位表演藝術節模式,分別在台北、新北市與桃園展開六檔表演節目,並由陳鎮川打造的《潮派對》,使流行音樂產業與科技藝術家共同聯手,引領觀眾走入跨域整合的科技場景與視聽饗宴。然而,在舉辦一屆後便戛然而止。此外,國立臺灣美術館「DigiArk數位藝術方舟─數位創意資源中心」的廢止,「數位藝術策展案」也繼而終止,「臺灣數位藝術網」暫停更新等,皆是令人扼腕的殘酷事實。儘管「國際科技藝術展」、「U-108 SPACE」360°環景數位影像創作與「時光天井多屏幕數位影像創作」等徵件案仍持續進行,但規模已難以與全方位發展科技藝術時期相比。

相較於官方政策的落實與藝文機構的計畫執行,民間的崛起是科技藝術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2017年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結束營運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後,隨即於2018年成立「台灣數位藝術中心」(DAC.TW),以「地下反抗軍」之姿的民間力量推動科技藝術發展、孵育新創公司、持續科技研發、開發更多科技實驗與藝術展演活動,並致力於探索且嘗試科技社會中的創造思維。 (全文閱讀601期藝術家雜誌)
【6月專輯│《藝術家》五十週年,197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