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寺禪意幽深處蘊蓄的藝術能量
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相國寺展——金閣.銀閣:鳳凰凝視的美之歷史」特展

重要文化財 〈鳴鶴圖〉 文正繪 中國元─明代(14-15世紀) 相國寺藏
相國寺,映照著日本藝術精神的源流。自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於永德二年(1382)發願創建,並由夢窗疏石開宗立基以來,這座禪宗古剎便成為東山文化的心臟──一處將禪意、自然與藝術融為一體的聖地。為了相國寺文化傳承的現代寶庫──承天閣美術館開館40週年紀念,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舉辦「相國寺展——金閣.銀閣:鳳凰凝視的美之歷史」特展,匯聚超過40件國寶與重要文化財,呈現相國寺派藝術遺產的精粹,並以金閣與銀閣為象徵軸線,探尋藝術如何於歷史中蛻變,並以此遙寄未來,延續千載之美。
相國寺,這座禪宗古剎,由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於永德二年(1382)發願興建,迎請夢窗派祖師夢窗疏石(1275–1351)為開山宗師,並由其高弟春屋妙葩(1311–1388)實際主持開創。至今,這座偉岸的大寺仍矗立於京都御所北側,作為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大本山,統攝著以金閣寺(鹿苑寺)、銀閣寺(慈照寺)之名聞名於世的諸寺宇。

〈夢窗疏石像〉 夢窗疏石題贊 南北朝時代(14世紀) 相國寺藏
歷經640餘年的歲月流轉,相國寺不僅是宗教的聖地,更是藝術孕育與傳承的搖籃。從室町時代起,如拙、周文──這些室町幕府御用畫僧;至被譽為水墨畫巨匠的雪舟;江戶時代與相國寺文化緊密交織的狩野探幽;乃至於擅長奇想構圖的伊藤若冲、原在中、圓山應舉……,孕育了無數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相國寺的藝術傳統,不僅體現在金閣與銀閣的建築詩篇中,更在時代長河中,孕育出眾多巨匠,他們在墨韻與色彩之間,尋索禪機與宇宙運行的奧妙,構築出日本水墨與繪畫美學的重要里程。這座寺院,既是宗教修行的場所,也是藝術生成與哲思流動的場域;其文化圈於中世確立美學規範,於近世深化表現語彙,並持續以近代、現代之姿,對未來投以深遠的視線。相國寺文化圈自中世以來,於美學上建立起深厚的規範與傳統。今日,相國寺、鹿苑寺與慈照寺所珍藏之藝術品,皆於相國寺境內的承天閣美術館向世人展露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