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真實,歷史的結舌
托馬斯.德曼談影像的觀看與創造
撰文│洪昱溱.圖版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收藏+設計 2025年4月211期)

德國觀念藝術家托瑪斯.德曼
德國觀念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作品中對於歷史的處理,總是帶有某種隱喻。他並不直接呈現那些歷史的碎片,反而選擇將這些意象予以抽象化,給予我們一股奇異的視覺體驗:那是介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的邊界,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如何看待真實,如何理解歷史。他的每一張照片,不僅僅是一次影像的捕捉,更是一次對過去、對記憶、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在這些虛構的世界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痕跡,卻又無法觸及那已然消逝的真相。

托瑪斯.德曼,〈森中空地〉,C-Print/水晶裱,192 x 495 cm,2003。
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托瑪斯.德曼,〈辦公室〉,C-Print/水晶裱,183.5 x 240 cm,1995。
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人的缺席啟動了他者對於空間的想像
問:看了你的作品,讓我意識到,原來照片裡所隱藏、所呈現的有那麼多訊息,同時也改變了我們以往看待眼前照片的模式。
答:故事的存在,取決於照片中是否有某種超越尋常的元素。唯有當畫面裡的角度與構圖產生了一種微妙的關係,當物件之間開始展現出某種意外的連結,敘事才真正浮現。如果我拍攝一只杯子,僅僅是作為杯子,那麼這張照片就像是這杯子的廣告——一種純粹的物件呈現。然而,若畫面中不僅有杯子,還有一部手機,那麼瞬間就產生了一個情境:或許有人剛喝完咖啡,匆忙離去,忘了帶走手機。敘事的建立,無法依附於單一物件,而是在物與物之間的關係當中誕生。如果畫面過於簡單,敘事便無從展開;但若構圖帶有某種偶然的組合,某種未經設計的關聯與暗示,影像就會變得耐人尋味。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建築室內照片通常非常無聊,它可能是1張咖啡桌、6本書、1朵花,但是畫面裡沒有人的氣味,沒有任何痕跡,自然不會讓人產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意圖。

托瑪斯.德曼,〈工作室〉,C-Print/水晶裱,240 x 341 cm,2014。
圖像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Thomas Demand, VG Bild-Kunst, Bonn
【四月專輯│Through the Lens凝視.承起目光的重量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