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廖修平90大展」之前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廖修平90大展」,邀請藝術史學者蕭瓊瑞擔任策展人,全展以求藝過程、創作歷程,以及教學與推廣三大部分,帶領觀眾深入理解這位台灣的大師級藝術家如何不斷自我突破,並關愛鄉土、放眼世界。
廖修平是台灣戰後藝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創作範疇廣泛,從油畫、版畫到雕塑,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髓,作品不僅體現了獨特的藝術視野,也彰顯了他不拘一格的創造力。1936年,廖修平出生於台北的建築世家,成長時期對台灣宗教民俗的情感與經驗,成為其日後藝術創作的養分。例如「廟飾」系列以廟宇、神像為主題,傳達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墨象」系列以神桌常見的回文樣式為發想,創造出一種深具詩意的視覺語言,做為心靈的關照;「門與生活符號」系列則將門等生活元素和物件精煉為簡潔的符號,融合西方創新技法與東方哲學,對物像進行抽象化處理,充分表現出他對宇宙、生命、心靈的深刻理解與詮釋。

在藝術教育的領域,廖修平長期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任教,不僅傳授繪畫技巧,也鼓勵學生思考藝術背後的哲理。憑藉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和獨樹一幟的創作理念,成為台灣版畫藝術的傳承者與開創者,做出無可取代的卓越貢獻,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而除了台灣,他的教學足跡也遠行至日本、中國等地,在版畫教學領域留下深刻的印記與深遠的影響。
廖修平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創立的重要推手之一。該展自1983年創辦,並自第十一屆起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旨在提倡版畫藝術創作、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共同豐富版畫藝術未來的多元發展,迄今即將邁入第廿二屆,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國際版畫雙年展之一,不但推動台灣版畫藝術的發展,更使台灣成為國際版畫藝術交流的重要舞台。
廖修平的藝術創作,無論是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的融合,還是生命本身的表達,都展現出他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深刻對話。在這次「廖修平90大展」中,不僅回顧他多年的藝術成就,也體現了他對藝術的無盡熱情與不懈追求。透過生活中文化符號的精煉與再造,以及紅、金、銀等富有傳統民俗特色的配色,廖修平不僅重新詮釋台灣的鄉土文化美學,更激發觀者的文化認同和集體記憶,展現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照。(全文閱讀598期藝術家雜誌)
【3月專輯│廖修平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