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堂中,良賈深藏——探究皇室貴族的收藏品味(博物館早期歷史之一)
開端──菁英主義的畫廊(教廷與皇室的收藏)
「在藝術博物館的遙遠祖先之中……,一種被稱作『寶庫』,另一種被稱作『聖所』。」——貢布里希
喬瓦尼.保羅.帕尼尼 羅馬卡比托利歐丘的景觀 1750
私人收藏
● 喬瓦尼.保羅.帕尼尼〈羅馬卡比托利歐丘的景觀〉——西方近代意義上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在羅馬的七丘之一——卡比托利歐丘(Campidoglio、Capitolium或Capitoline Hill)上有一組宏偉的建築群,這裡既是「聖所」,又是「寶庫」。卡比托利歐丘在古羅馬就是用來供奉神祗朱庇特的,因此丘上遍布神廟,在漫長的古羅馬時期,這裡曾是地理與禮儀的中心。1471年,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Pope Sixtus IV, 1414-1484)將自己一批象徵羅馬建國傳說的青銅雕塑──包括〈卡比托利歐狼〉(Lupa Capitolina)在內的重要藏品捐贈給了羅馬人民,並將它們安置在卡比托利歐丘上歡迎民眾參觀,這標誌著西方近代意義上的公共博物館的開端。
當義大利的景觀畫家(veduta)喬瓦尼.保羅.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 1691-1765)描繪這幅〈羅馬卡比托利歐丘的景觀〉的時候,已距西克斯圖斯四世的時代近300年了,卡比托利歐丘的面貌已經大大改觀。然而,對於卡比托利歐博物館是否真正是「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館」?一些學者提出了質疑。因為在1734年開放之前,它並沒有以該身分向公眾開放。因此,在這1750年所繪製的畫作上展現出來的是它成為博物館後的早期風貌。俏皮地說,「慢工細活」可能阻礙了卡比托利歐博物館趕上「最古老」的名號。實際上,從1471年開始,該地的藏品就不斷增加;今天我們看到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是由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米開朗基羅於1536年開始設計,並持續400多年完成的成果。
這幅帕尼尼的畫作展現了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3座主要建築:位於中央的「元老院」(Palazzo Senatorio),始建於12至13世紀,由米開朗基羅改造;兩側對稱的建築分別為「保守黨宮」(Palazzo dei Conservatori)和「新宮」(Palazzo Nuovo),也是基於米開朗基羅提出的對稱呼應概念而重新設計。作為一名畫家和建築師,帕尼尼深諳構圖之道,並發明了名為「帕尼尼投影」的繪畫透視技法,此法好似攝影中的全景圖,可記錄下壯觀建築體的全貌;然而這幅以中心對稱構圖方式完成的繪畫,在延續著米開朗基羅所崇奉軸線理論之餘,更傳達著另一種潛在的豪言壯語與勃勃雄心——此處即是「博物館」的核心所在,亦是世界之都(Caput Mu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