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3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8月 #191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8月 #191 1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8月 #191

第19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191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獻愛時代的懷思凝想

 熱愛藝術的企業家雷諾德.伍爾特(Reinhold Würth)認為:「藝術可以啟發與激勵人們的心靈和思想。」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的創立,歸功於熱情的收藏家魯道夫.利奧波德(Rudolf Leopold)的倡議,他在1950年代初全心投入藝術收藏,以60年的歲月網羅了無與倫比的藏品,特別是在新藝術和奧地利表現主義方面質量俱精的收藏,而使利奧波德博物館如今在世界享有盛譽。為了向致力於蒐羅藝術精品的藏家致敬,利奧波德博物館精心規劃了展示國際知名私人收藏重要作品的一系列特展,近期舉辦的「令人驚嘆:伍爾特收藏」(AMAZING: The Würth Collection)展,便是為了向畢生收藏了近2萬件藝術品、堪稱歐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的雷諾德.伍爾特致敬。
 

 伍爾特只收藏感動自己的藝術品——若心有所感,這些藝術品最終也會感動,甚至於影響更多的人。奧地利女首富海蒂.霍頓的私人美術館──海蒂.霍頓收藏館「相遇:畢卡索、夏卡爾、克萊因和他們的時代」展覽傳達了巴黎在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並說明了南法何以成為藝術家們靈感泉源的沃土,同時關注藝術家與詩人和作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如何影響20世紀的藝術發展。8月專輯「藝遇.時代精神的領地」便探索收藏者、藝術家與時代環境交融那些故事背後不可量化的訊息,以及時空向度、文化向度的參照。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喬治.巴塞利茲:赤裸的大師」展覽邀請今年已高齡85歲的巴塞利茲親自參與,以裸體人像為主題,將自身作品與館內收藏的古典大師作品一同展出。由此展開當代藝術家與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帕米賈尼諾、提香與魯本斯等古典大師之間的視覺對話,邀請觀者一同觀察各時代獨特的美學,思考西方藝術中裸體人像與存在經驗的關聯性。
 

 甲斐莊楠音是活躍於1910至1940年代的日本畫家,作為革新日本畫表現的美術團體「國畫創作協會」的其中成員,發表許多頗具企圖的作品。甲斐莊的畫風並非描繪一貫的理想美,而是力求美醜相伴的生動人性。2023年在京都與東京的巡迴展「甲斐莊楠音的全貌:繪畫、戲劇與電影間的跨界特質」是美術館第二次為甲斐莊舉辦的個展,發掘藝術家在傳統與革新、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日本與西洋、男性與女性之間,大膽混合二元對立的創新與企圖。
 

 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uMoya: The Sacred Return of Lost Things)由南非策展人康妮斯里.邦果瓦(Khanyisile Mbongwa)策展,她以祖魯語「uMoya」意思「靈魂、呼吸、空氣、氣候和風」來定調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是希望這個字能成為一個容器,帶祖先的靈魂回家,而先祖所留下來的,不只有痛苦與創傷,也勾起許多的玩興與樂趣。以「uMoya」作為雙年展主題,不只試圖為遺失先祖話語能力的移民世代尋回語言,也強調瀕危多元語系的傳遞媒介、身體姿態,以及重複性災害的非線性共感,針對現今藝術與學術領域對於靈魂的磨耗與侵擾等關注,打開生命的包容性。
 

 蔡國強有感於人類初離疫情陰霾,卻仍身陷經濟衰微、全球化倒退、文化間衝突加劇等地球社會困境,曾以先鋒精神引領人類創造力表現的當代藝術亦日漸式微,繼2015年蔡國強於橫濱美術館舉辦個展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宇宙遊——從〈原初火球〉出發」展覽在這樣的時代反思下展開,別具意義。展覽以4個章節陳述了〈原初火球〉創作計畫在日本的緣起、計畫過程、〈原初火球〉計畫的國際性發展,以及「原初火球」精神在當今及未來延續的可能性。蔡國強希望藉由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展覽,追尋一路賦予他創作能量的軌跡,「我的內心充滿著對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力量的感恩。『原初火球』就是這些能量聚合的爆炸。」

藝術熱新聞
008 北美館國際聯展「無垠之森」
  君愼美術館「巴比松收藏展」
  高美館推出夏季特展「人類世」
010 弗里茲藝博會收購軍械庫藝術展與芝加哥藝博會
  義大利呼籲羅浮宮歸還7件古代文物
  安潔莉娜.裘莉租下巴斯奇亞的紐約工作室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2 能量L'énergie 滿滿能量的北投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藝術收藏的多元思考(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400塊地攤貨的達摩像以1200萬人民幣成交  ◎戴忠仁
   
倫敦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20 克林姆〈持扇的女子〉以8530萬5800英鎊成交
──倫敦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刷新歐洲拍賣的藝術品成交紀錄 
◎編輯部
024 保羅.席涅克點彩畫作〈聖特羅佩的巴默角〉領銜
──佳士得倫敦「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斬獲逾6380萬英鎊佳績 ◎編輯部
   
藝術大觀
028 繪畫、戲劇與電影之間的跨界
──甲斐莊楠音的異色美人 ◎黃士誠
   
藝術焦點
034 當代與古典裸像的對話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喬治.巴塞利茲:赤裸的大師」展 ◎林芝禾
   
藝術人物誌
040 以畫筆與文筆構成的重重謎語
──李奧諾拉.卡林頓的超現實旅程 
◎賴佩君
   
藝術博覽
046 uMoya 失物的神聖回歸 
──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吳礽喻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52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八)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57 ART TAICHUNG 2023 台中藝術博覽會
──市場演進,畫廊踏上挑戰之路,國外展商探索台中新風貌 ◎編輯部
   
對話藝術家系列:感官的伏流 特別報導
058 張永達 以科技探尋無形的共創者 ◎陳玟妤
060 陳庭榕 感知材質與記憶媒介 ◎陳玟妤
062 姚仲涵 聲光共演的感性舞台 ◎陳玟妤
   
播客藝聞 ◎山崎二十一
064 瑪格麗特.休謨(Marguerite Humeau)╱理查.塞拉(Richard Serra)
  萊昂納多.德魯(Leonardo Drew)╱伊泰勒.愛德南(Etel Adnan)
  奧托邦.尼坎加(Otobong Nkanga)╱藤井光(Hikaru Fujii)
   
8月專輯 ◎林志鴻
066 RENDEZ-VOUS 藝遇.時代精神的領地
068 從巴黎到蔚藍海岸
──聚焦巴黎畫派軼事的海蒂.戈斯─霍頓收藏展 ◎洪昱溱
076 以藝術網羅時代縮影的壯闊意志
──雷諾德.伍爾特的收藏視界 ◎林純雅
086 東山房畫廊創辦人以藏品捐贈充實韓國畫研究基礎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果川館「在東邊溜達:東山朴周煥收藏特展」 ◎ 楊爾寧
   
當代藝術
090 造化萬象,回首煙花來時路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之蔡國強「宇宙遊──從〈原初火球〉出發」展 ◎林純雅
   
影像美學
096 從抹消歷史深度到脫離真實世界的當代影像
──托馬斯.德曼的影像世界 ◎詹育杰
   
珠寶美學
100 微縮文明奇景,精雕夢之國度
──「壯遊」主題高級珠寶,盡現波瀾壯闊的旖旎畫卷 ◎林純雅
   
藝術史巡禮
106 王謝堂中,良賈深藏─探究皇室貴族的收藏品味(博物館早期歷史之一)
──開端─菁英主義的畫廊(教廷與皇室的收藏)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114 李若梅的創作日常 情繫兩座島嶼間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畫會生津 顏頂生茶畫五氣朝元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負建築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沙迦沙漠裡的永續建築─BEEAH集團總部大樓
123 殿中之塔─祖山濟心寺木佛博物館
124 創意園區建築改造計畫─浦東天物創意園區銅堡
125 貝夢德集團藝術巡展計畫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將喜悅重新編碼的創意狂想
127 於蔚藍海岸,與夏日歡愉一同入席╱卡爾.拉格斐典藏系列特展
128 Daniel Wong攜手華納兄弟拼貼時代記憶╱重返倫敦薩伏伊酒店的探索之旅
129 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以創新材質為品味的底色
   
藝想創見
130 我的工作室就是這個世界
──亞柏托.凡薩戈逾半世紀的影像紀錄
◎林志鴻


編輯手記

獻愛時代的懷思凝想

 熱愛藝術的企業家雷諾德.伍爾特(Reinhold Würth)認為:「藝術可以啟發與激勵人們的心靈和思想。」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的創立,歸功於熱情的收藏家魯道夫.利奧波德(Rudolf Leopold)的倡議,他在1950年代初全心投入藝術收藏,以60年的歲月網羅了無與倫比的藏品,特別是在新藝術和奧地利表現主義方面質量俱精的收藏,而使利奧波德博物館如今在世界享有盛譽。為了向致力於蒐羅藝術精品的藏家致敬,利奧波德博物館精心規劃了展示國際知名私人收藏重要作品的一系列特展,近期舉辦的「令人驚嘆:伍爾特收藏」(AMAZING: The Würth Collection)展,便是為了向畢生收藏了近2萬件藝術品、堪稱歐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的雷諾德.伍爾特致敬。
 

 伍爾特只收藏感動自己的藝術品——若心有所感,這些藝術品最終也會感動,甚至於影響更多的人。奧地利女首富海蒂.霍頓的私人美術館──海蒂.霍頓收藏館「相遇:畢卡索、夏卡爾、克萊因和他們的時代」展覽傳達了巴黎在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並說明了南法何以成為藝術家們靈感泉源的沃土,同時關注藝術家與詩人和作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如何影響20世紀的藝術發展。8月專輯「藝遇.時代精神的領地」便探索收藏者、藝術家與時代環境交融那些故事背後不可量化的訊息,以及時空向度、文化向度的參照。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喬治.巴塞利茲:赤裸的大師」展覽邀請今年已高齡85歲的巴塞利茲親自參與,以裸體人像為主題,將自身作品與館內收藏的古典大師作品一同展出。由此展開當代藝術家與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帕米賈尼諾、提香與魯本斯等古典大師之間的視覺對話,邀請觀者一同觀察各時代獨特的美學,思考西方藝術中裸體人像與存在經驗的關聯性。
 

 甲斐莊楠音是活躍於1910至1940年代的日本畫家,作為革新日本畫表現的美術團體「國畫創作協會」的其中成員,發表許多頗具企圖的作品。甲斐莊的畫風並非描繪一貫的理想美,而是力求美醜相伴的生動人性。2023年在京都與東京的巡迴展「甲斐莊楠音的全貌:繪畫、戲劇與電影間的跨界特質」是美術館第二次為甲斐莊舉辦的個展,發掘藝術家在傳統與革新、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日本與西洋、男性與女性之間,大膽混合二元對立的創新與企圖。
 

 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uMoya: The Sacred Return of Lost Things)由南非策展人康妮斯里.邦果瓦(Khanyisile Mbongwa)策展,她以祖魯語「uMoya」意思「靈魂、呼吸、空氣、氣候和風」來定調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是希望這個字能成為一個容器,帶祖先的靈魂回家,而先祖所留下來的,不只有痛苦與創傷,也勾起許多的玩興與樂趣。以「uMoya」作為雙年展主題,不只試圖為遺失先祖話語能力的移民世代尋回語言,也強調瀕危多元語系的傳遞媒介、身體姿態,以及重複性災害的非線性共感,針對現今藝術與學術領域對於靈魂的磨耗與侵擾等關注,打開生命的包容性。
 

 蔡國強有感於人類初離疫情陰霾,卻仍身陷經濟衰微、全球化倒退、文化間衝突加劇等地球社會困境,曾以先鋒精神引領人類創造力表現的當代藝術亦日漸式微,繼2015年蔡國強於橫濱美術館舉辦個展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宇宙遊——從〈原初火球〉出發」展覽在這樣的時代反思下展開,別具意義。展覽以4個章節陳述了〈原初火球〉創作計畫在日本的緣起、計畫過程、〈原初火球〉計畫的國際性發展,以及「原初火球」精神在當今及未來延續的可能性。蔡國強希望藉由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展覽,追尋一路賦予他創作能量的軌跡,「我的內心充滿著對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力量的感恩。『原初火球』就是這些能量聚合的爆炸。」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北美館國際聯展「無垠之森」
  君愼美術館「巴比松收藏展」
  高美館推出夏季特展「人類世」
010 弗里茲藝博會收購軍械庫藝術展與芝加哥藝博會
  義大利呼籲羅浮宮歸還7件古代文物
  安潔莉娜.裘莉租下巴斯奇亞的紐約工作室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2 能量L'énergie 滿滿能量的北投  ◎陳郁秀
   
藝術龍門陣
016 藝術收藏的多元思考(下)」  ◎熊宜敬
   
文物專欄
018 400塊地攤貨的達摩像以1200萬人民幣成交  ◎戴忠仁
   
倫敦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20 克林姆〈持扇的女子〉以8530萬5800英鎊成交
──倫敦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刷新歐洲拍賣的藝術品成交紀錄 
◎編輯部
024 保羅.席涅克點彩畫作〈聖特羅佩的巴默角〉領銜
──佳士得倫敦「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斬獲逾6380萬英鎊佳績 ◎編輯部
   
藝術大觀
028 繪畫、戲劇與電影之間的跨界
──甲斐莊楠音的異色美人 ◎黃士誠
   
藝術焦點
034 當代與古典裸像的對話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喬治.巴塞利茲:赤裸的大師」展 ◎林芝禾
   
藝術人物誌
040 以畫筆與文筆構成的重重謎語
──李奧諾拉.卡林頓的超現實旅程 
◎賴佩君
   
藝術博覽
046 uMoya 失物的神聖回歸 
──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吳礽喻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52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八)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57 ART TAICHUNG 2023 台中藝術博覽會
──市場演進,畫廊踏上挑戰之路,國外展商探索台中新風貌 ◎編輯部
   
對話藝術家系列:感官的伏流 特別報導
058 張永達 以科技探尋無形的共創者 ◎陳玟妤
060 陳庭榕 感知材質與記憶媒介 ◎陳玟妤
062 姚仲涵 聲光共演的感性舞台 ◎陳玟妤
   
播客藝聞 ◎山崎二十一
064 瑪格麗特.休謨(Marguerite Humeau)╱理查.塞拉(Richard Serra)
  萊昂納多.德魯(Leonardo Drew)╱伊泰勒.愛德南(Etel Adnan)
  奧托邦.尼坎加(Otobong Nkanga)╱藤井光(Hikaru Fujii)
   
8月專輯 ◎林志鴻
066 RENDEZ-VOUS 藝遇.時代精神的領地
068 從巴黎到蔚藍海岸
──聚焦巴黎畫派軼事的海蒂.戈斯─霍頓收藏展 ◎洪昱溱
076 以藝術網羅時代縮影的壯闊意志
──雷諾德.伍爾特的收藏視界 ◎林純雅
086 東山房畫廊創辦人以藏品捐贈充實韓國畫研究基礎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果川館「在東邊溜達:東山朴周煥收藏特展」 ◎ 楊爾寧
   
當代藝術
090 造化萬象,回首煙花來時路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之蔡國強「宇宙遊──從〈原初火球〉出發」展 ◎林純雅
   
影像美學
096 從抹消歷史深度到脫離真實世界的當代影像
──托馬斯.德曼的影像世界 ◎詹育杰
   
珠寶美學
100 微縮文明奇景,精雕夢之國度
──「壯遊」主題高級珠寶,盡現波瀾壯闊的旖旎畫卷 ◎林純雅
   
藝術史巡禮
106 王謝堂中,良賈深藏─探究皇室貴族的收藏品味(博物館早期歷史之一)
──開端─菁英主義的畫廊(教廷與皇室的收藏) ◎趙斯亮
   
綠與野專欄
114 李若梅的創作日常 情繫兩座島嶼間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8 畫會生津 顏頂生茶畫五氣朝元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負建築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沙迦沙漠裡的永續建築─BEEAH集團總部大樓
123 殿中之塔─祖山濟心寺木佛博物館
124 創意園區建築改造計畫─浦東天物創意園區銅堡
125 貝夢德集團藝術巡展計畫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將喜悅重新編碼的創意狂想
127 於蔚藍海岸,與夏日歡愉一同入席╱卡爾.拉格斐典藏系列特展
128 Daniel Wong攜手華納兄弟拼貼時代記憶╱重返倫敦薩伏伊酒店的探索之旅
129 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以創新材質為品味的底色
   
藝想創見
130 我的工作室就是這個世界
──亞柏托.凡薩戈逾半世紀的影像紀錄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7月 #190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6月 #189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5月 #188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