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髮(Roux),一種介於橙、橘、紅、酒紅與棕色的色澤。紅髮的人口並不多,大概只佔了地球人口的1%至2%。或許因為罕見、特別,這種髮色常常是眾人目光的焦點。然而紅髮在西方文化中長久以來常常帶有負面意義,與虛偽、狡猾、凶險、誘惑與背叛等形容詞綁在一起,直到近一百多年才逐漸被扭轉。
今年春天,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舉辦一檔大展,名為「皮耶.波納爾:記憶的顏色」,陳列法國後印象派畫家皮耶.波納爾(Piere Bonnard)的一百件作品。展覽梳理他在維農內(Vernon)度過的十六年,以及其後遷至南法坎內(Le Cannet)定居直到去世,歷時共卅五年的歲月。
威靈頓市立美術館(Wellington City Gallery)日前邀請英國藝術雙人組「半導體」(Semiconductor),在美術館二樓展廳展出一系列沉浸式錄像裝置藝術作品,探討天文科學、地質地理現象在當代人類社會中的思想位置。
繼迪奧(Dior)在2017年品牌成立70週年之際,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回顧展後,由倫敦V&A博物館策畫的特展「迪奧:造夢設計師」盛大開幕。此特展預計刷新V&A於2015年策畫的「亞歷山大.麥昆:野蠻的美麗」所創下的紀錄,成為英國史上最大型且最豐富的一場時尚展覽。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開館六十週年紀念展,以柯比意在繪畫、建築、室內設計、都市計畫、出版等多面向的創作,聚焦、回顧年輕的詹奴勒(Charles-Edouard Jeanneret,柯比意的本名)於1917年出走故鄉瑞士後,在藝術之都巴黎推動「純粹主義」(Purism)運動的時代背景。
「極簡主義:空間.光線.物體」,是東南亞首次對於極簡主義藝術創作進行全面爬梳的展覽,也是第一次將該地區的相關藝術創作納入全球視角,並展開討論的大展。不是純粹對極簡主義進行定義式的呈現,也不以美國極簡主義創做為主導,而是以該藝術流派於不同國家、地區的表現形態做為多點探究的主……
柏克萊大學太平洋電影檔案館自2018年底匯集學院內的數學、天體物理學、生物物理學與科學史學者,策畫「維度主義:愛因斯坦時代的現代藝術」特展(以下簡稱「維度主義展」),檢視20世紀早期至中期的科學進展如何影響現代藝術,同時呈現藝術家如何依據這些新興理論發展出獨特的創作。
本次紐約猶太博物館「瑪莎.羅斯勒:非回顧展」採取傳統的編年方式,回顧出生於布魯克林的羅斯勒自1960年代至今的創作生活,卻新創「irrespective」一詞,巧妙地反諷美術館用以典範化藝術家(特別是男性)的「回顧展」機制。在「非回顧展」裡,羅斯勒與猶太美術館策展單位強調回顧「作品」,而非將藝術家偶像化。
2019年初,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推出傳奇戰地攝影家唐.麥考林(DonMcCullin)的大型回顧展。麥考林被公認為當今在世最偉大的戰地記者之一,其戰地生涯長達十八年,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如剛果、柬埔寨、越南、奈及利亞、印度、巴基斯坦、撒哈拉和北愛爾蘭等,曾被關入烏干達軍事獨裁者阿敏(Idi Amin)的死亡監獄,並數次與死神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