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九、第十屆的柏林雙年展以團隊方式策展之後,第十一屆的策展人再度由集體協作的方式呈現。由蓓琉絲(María Berríos)、塞薇托(Renata Cervetto)、菈格娜多(Lisette Lagnado)與魯比奧(Agustín Pérez Rubio)四人組成的團隊,雖然不見得全都出身於南美洲,但卻多少都與之有過不淺的淵源。
動態雕塑大師亞歷山大.柯爾達(Alexander Calder)的三件動態雕塑在桑坦德海灣上空飛舞,其中一件懸吊、飄浮在桑坦德波汀藝術中心的一間大廳裡──而它可以說是同時飄浮在坎塔布里亞海(Cantábria)上。在波汀藝術中心現正舉辦的展覽「柯爾達的故事」中,空間扮演著與作品同等重要的角色。
1980年凱斯.哈林的塗鴉開始出現在紐約地鐵,逐漸蔓生到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標誌性的粗線條與鮮豔色彩甚至在日後成為他「普普商店」(POP Shop)裡的商品,從北美洲襲捲至歐洲大陸,佔據了1980年代的西方大眾文化景觀。
今年7月盛大開幕的「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在著名藝文中心「HOME」舉辦林區於英國首場個展「我的頭斷開了」。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每兩年舉行一次,自2007年創辦以來以展出跨領域創作著稱,所邀請的展演者包括音樂家、視覺與表演藝術家,希望在曼城工業革命的歷史脈絡中,推動並重塑其藝術先鋒的新形象。
2019年,「圖坦卡蒙,法老王的寶藏」(Toutankhamon, Le Trésors du Pharaon)再度來到巴黎展出,地點在巴黎東北方拉維特公園的大展覽廳,原訂展出時間為3月23日至9月15日,由於觀眾反應熱烈,特將展期延至9月22日。至8月初已售出一百多萬張門票,被譽為世紀大展。
今年5月,倫敦大英博物館推出為期三個月的「漫畫マンガ」特展,做為日本海外綜合性的重要大型漫畫展出,此次展覽也是身為公共博物館指標、向來以古美術館藏聞名的大英博物館的大膽挑戰――將代表大眾「通俗」文化與藝術的漫畫,帶進已然建立逾百年收藏、展示與知識權威的殿堂。
以繪畫、攝影、音樂、歷史檔案等跨領域藝術作品做為媒介,帶領多數未曾親歷這個年代的觀眾,觀看當時的酷兒藝術家與街頭運動參與者們如何以肉身衝撞仍舊堅實冰冷、象徵著歧視、汙名與邊緣化的高牆,同時也能了解後繼行動者如何承接前人的能量,而這些綿延不斷的生命經驗,又如何在此刻重新被詮釋與述說。
今年是奧地利畫家瑪莉亞.拉斯尼克(Maria Lassnig)一百歲冥誕。為此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特別策畫拉斯尼克回顧展「生存的姿態」,從不同年代、主題、媒材等面向,更宏觀也更細緻地討論這位橫跨20與21世紀、最具突破性的畫家。
位於溫莎城堡的英國皇家收藏信託(Royal Collection Trust),所藏的達文西五百多件素描手稿,由皇家收藏信託的資深策展人、達文西專家馬汀.克雷頓(Martin Clayton)結合其他二百多件作品,策畫「達文西:素描人生」特展,全面探討這位文藝復興全才在不同領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