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GO
即時快訊
最新消息
徵件訊息
藝術市場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專題文章
藝文消息
台灣
中國港澳
海外
其他展訊
雜誌與叢書
叢書出版
藝術家
藝術收藏 +設計
關於我們
本社簡介
獲獎紀錄
常見問題Q&A
聯絡我們
購物車
會員登入
GO
國際傳真
首頁
專題文章
作者專欄
藝術家專欄
國際傳真
國際傳真
環境正義的籲求與實踐––永續發展的藝文共振(上)
梳
攏2021年歐美藝壇討論最為熱烈的議題,非「永續」(Sustainability)、「環境正義」
(Climate justice)、「機構韌性」(Institutional resilience)等關鍵詞莫屬。2021年暑期間西歐諸國飽受洪災所苦,迫切的環境危機受到各界高度重視。隨著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六次締約方會議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登場,社會掀起一波對永續的討論,期望透過政府以及行業的集體行動遏制氣候暖化的加劇。
法國海外藝文駐村網絡
「羅馬法蘭西學院─梅迪奇別館」(Académie de France à Rome - Villa Médicis)是法國最古老的海外藝文駐村別館,源起於由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1663年創立的年度最佳繪畫與雕塑大獎,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1666年創立羅馬法蘭西學院時,承諾該獎得獎人除了可以得到獎金,並享有遠赴當年世界藝文首都羅馬學習的機會,該獎項亦隨之改名為「羅馬大獎」(Prix de Rome),這種到國外駐村學習的模式也促成「壯遊」(Grand Tour)的發展。
New York, London紐約、倫敦|重新定義與社會正義的關係──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下)
「危機感」或許能夠做為過去這一年的註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社會經濟全面停機,美國大選、黑權運動(#BlackLivesMatter)與氣候變遷,將許多過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常態推翻。社會運動雜沓風湧,一股腦地將體制的諸多不公義攤在眾人面前,不僅掀開警察與司法制度長期對特定族裔的偏見,更在歐美捲起一波關乎生存權與身分認同的深層危機意識。
New York, London紐約、倫敦|慢全球化時代的洗牌──新畫廊模式?後疫情時代的反思與轉向(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既兇且猛,加速整體產業生態的重整。藝術文化領域亦是如此,許多過往已見端倪但尚未風行的趨勢,在疫情的影響下,藝文產業被迫正視這些必然的變局,包含:數位化的浪潮、零售產業實體店面衰退、大眾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等議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