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中的虛擬美術館
Google Arts & Culture推出「遇見維梅爾」
被譽為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偉大畫家的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至今仍是備受全世界愛戴與尊崇的藝術大師。維梅爾作品中透亮的用色、嚴謹的構圖、絕妙的光影效果,以及對於空間的精巧掌握,都使其作品展露超越時空的藝術質地。但維梅爾的大多作品都因畫作狀態過於脆弱之由而不宜運至國外展出,因此要在現實世界中將維梅爾的所有作品匯聚於一堂,可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不過,Google Arts & Culture及荷蘭海牙的莫里斯宮(Mauritshuis)毅然接下這個挑戰,並成功地打破現實的侷限,以擴增實境(AR)的技術打造全世界首座「收藏」所有維梅爾傑作的虛擬美術館。首展「遇見維梅爾」更成為首檔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的展覽,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地為觀者帶來最近距離且最高清畫質的維梅爾傑作。

展覽,「背景故事─戴珍珠項鍊的女人」,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繪畫館(Gemäldegalerie), Google Arts & Culture網頁介面。
口袋畫廊─遇見維梅爾
這座由Google Arts & Culture所推出的全球首座虛擬美術館名為「口袋畫廊」(Pocket Gallery),其應用平台所使用的全新AR技術,可將任何一支智慧型手機或任何一台電腦轉變為進入虛擬展覽的入口,並在虛擬展示廳之中為觀者帶來身歷其境的視覺體驗。此次由莫里斯宮策畫的口袋畫廊首展「遇見維梅爾」,匯聚維梅爾畢生創作的卅六幅作品,並以畫作的真實尺寸與完美照明呈現。

桌面上的「口袋畫廊」
「遇見維梅爾」不僅豐富觀者對維梅爾及其作品的探索與認識,更締造結合藝術與科技之未來的創新可能性。這不單是該拜現今科技之賜,更歸功於所有參與策畫的眾多藝術機構,創造出使觀者彷彿置身現實、能踏入探索且細細品味的虛擬展館。包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內,「遇見維梅爾」總計展出來自七個國家的十八間美術館的收藏,其中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提供五件作品,包括〈持水罐的年輕女子〉、〈在窗邊拿著魯特琴的女子〉及〈少婦肖像〉等;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與阿姆斯特丹荷蘭國立博物館則各提供四件,如〈寫信的女子〉、〈戴紅帽的女孩〉、〈倒牛奶的女僕〉及〈小街〉等名作;另有兩件來自巴黎羅浮宮、三件來自紐約的弗里克美術館(The Frick Collection),而位於波士頓的伊莎貝拉.史都華.嘉納美術館(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則提供於1990年遭竊、至今仍下落不明的〈音樂會〉罕見的數位圖象。
「遇見維梅爾」一展共由七個虛擬展廳組成,整檔展覽按照維梅爾畫作的主題進行分類,依次序為︰「說故事」、「專注及調情」、「通信」、「音樂」、「頭像畫及城市」、「敘事、象徵、寓言」,以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前六個展廳以展示多件作品的策展方式呈現,唯第七展廳以單一作品獨展形式展出維梅爾最為著名也最受愛戴的〈戴珍珠 耳環的少女〉,以此為展覽的高潮做為結尾,畫上完美的句點。

〈拿酒杯的女孩〉Google數位拍攝幕後一景,布倫瑞克安東.烏爾里希公爵美術館。
海牙莫里斯宮總監艾蜜利.戈登克(Emilie Gordenker)於訪談中提到,雖然維梅爾畢生的創作數量可能僅達四十五件,但大多研究維梅爾的藝術史學者普遍認同的維梅爾真跡卻只有卅六件,而唯有經過大多數研究維梅爾的專家認同的畫作才會被囊括在「遇見維梅爾」一展之中,其餘仍有部分爭議的作品暫時不被納入虛擬收藏。此外,儘管許多維梅爾的作品早已被收藏它們的美術館以高清的數位影像形式放置於官方網站,但戈登克強調,「遇見維梅爾」以全新的展覽形式,提供大眾從鳥瞰視角一覽維梅爾所有作品的難得機會,此外更透過虛擬展覽呈現作品並列之後出現的尺寸差異及視覺衝擊。戈登克相信,這些是難以透過平面圖象傳遞的體驗與感受。
這樣特殊的體驗當然也包括進入「口袋畫廊」的「通道」。觀者可以選擇使用手機下載Google Arts & Culture的應用程式,或者使用同名官方頁面的路徑。開啟手機應用程式後,點進「遇見維梅爾」的畫面,並確保打開Wi-Fi功能。接著,觀者須先將手機鏡頭對準牆壁、地板或桌子等平坦、寬敞的表面,再 藉著應用程式顯示的畫面,將這 座小巧、露天、白色的虛擬美術 館「建造」於所選的現實表現之上。觀者更可以自由地用手指縮放美術館的尺寸,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小與距離。當一切前置妥當,準備進入展間時,觀者只需 用手指輕觸手機屏幕,應用程式便會自動將觀者「拋入」所選的展間。當觀者於所選定的展間「降落」後,手機螢幕會自動轉變視角,使觀者的視線從鳥瞰角度轉為與掛於牆面上作品高度一致的水平視角。若想前進或後退,可用手指進行「前拖後拉」的手勢操作,便能自在地向前或向後移動,若想看左右的作品,則可帶著手機螢幕轉動身體,便能如置身現實展覽中一般觀賞環繞於觀者四周的作品。
此外,口袋畫廊所具備的另一 項終極功能,便是讓觀者能以極近距離觀賞作品,相信這是許多藝術愛好者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達成的願望。想啟動這項終極功能的觀者,只需用雙指點擊想近看細節的作品,然後以單指上下滑動,以此啟動縮放的功能,細細品味畫作中每個微小細節。戈登克對此表示:「這就是美術館變得愈來愈重要,且參觀人數持續上升的原因,我們已經能夠透過這些數位科技打破隔閡,讓美術館更親近大眾。」(全文閱讀527期藝術家雜誌)
【4月專輯│科技.藝術.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