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mediale跨媒體藝術節作品選介
transmediale跨媒體藝術節展場一景
(Photo: Luca Girardini) ©transmediale, CC BY NC-SA 4.0
法庭海洋學∣怪罪救援者
「法庭海洋學」中的「forensic」一詞來自拉丁文的「forensis」,意指在公眾前陳述案件事實,法庭則據此審判。在今日,在鑑識科學方面對此詞廣泛地使用。去年的文件展中倫敦金匠大學下的「法案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便透過模擬重建現場、煙硝擴散與聲波數據,交叉比對證詞,剖析了「納粹地下黨」(NSU)在卡塞爾的一樁對土裔移民的謀殺案。
「法庭海洋學」的兩位研究者佩贊尼與海勒,自2011年起開始將衛星圖片以及船隻航行軌跡、在場的見證人(非政府組織行動者與海上移民)及政府官員的證詞相互比對,並以科學鑑識的手段製圖,批判地揭露海上救援狀況的事實。展間中的大型投影,讓觀眾可以一目了然諸船隻間的相對位置、移動以及相應的時間點。另外一邊則是訪問、文字資料以及橡皮艇在海上的影像。
歐盟自2014年起撤出海上救援,並指責試圖補上這塊空缺的非政府組織,像是「搜索與救援」(SAR - Search and Rescue)這樣的團體,是造成難民潮的誘因,甚至將其扣上從事非法行動的帽子。實際上,歐盟官方的不作為,使得罹難的人數在短短幾年內倍增。這項計畫透過分析幾個重大個案,不但揭露真實,亦是對相關單位的訴求與施壓。
transmediale跨媒體藝術節展場一景,中央為以國別分類的書冊(攝影:鄭安齊)
尼克.瑟斯頓(Nick Thurston)∣仇恨圖書館(Hate Library)
名為「圖書館」的這項計畫,其外觀形式與尋常圖書館不大相似。藝術家瑟斯頓以網路論壇、社交媒體等處為對象,研究今日歐洲右翼極端分子群體的語言。在歷史學者等研究者的協助下,這些歧視性言語被以地域、及主題分類。在展牆上,分門別類的是一條條的歧視性、仇恨或所謂「後事實」的討論條目,諸如「穆斯林會發動內戰嗎?」等。展廳中間,則有數本厚重的書冊供觀眾翻閱,網路訊息被以國家/語言為單位分類造冊,有的國家甚至累積不僅只一冊的數量。這些距離我們只消幾下滑鼠點擊的頁面,在網路上積累著近乎圖書館的資訊量。
〈銪〉的影像截圖
麗莎.瑞弗(Lisa Rave)∣銪
在這部約20分鐘的論文式影片(essay film)中,主角是稀土元素「銪」。「銪」的名字「Europium」是以歐洲(Europe)命名,事實上,「銪」被發掘於俾斯麥海(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北),之後未曾於歐洲被發現,卻未改換其殖民時期的命名。它的結構是鸚鵡螺般的形狀,並因為具有磷光特性,被應用調節彩色螢幕的顏色平衡,並被加到歐元的紙幣之中,做為防偽辨識材料。藝術家藉由「銪」的這幾項「身世」與特性,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殖民至今的依賴,講述到海底礦產的開採,以及數種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轉換,從生態、資源開採、殖民、貨幣與商品拜物。(全文閱讀515期藝術家雜誌)
【4月專輯│新媒體藝術的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