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文化樂旅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可望與越後妻有、瀨戶內藝術祭並稱「日本三大藝術祭」的「奧能登國際藝術祭」,於能登半島最末端、孤懸於日本海的石川縣珠洲市舉辦,在這號稱「日本最偏遠的藝術祭」中,北川富朗再展深厚的策展底蘊,邀集11個國家、39組藝術家的堅強陣容,於此天涯海角,與當地人文風土深度對話,創作出眾多動人作品。
藝術祭活動至10月22日,期間適逢秋季祭典,幾乎每天可見數公尺高,甚至十數公尺高的「切子燈籠」(キリコ,簡稱「切籠」)和遊行行列。祭典的高潮是在地主家中,用酬神料理舉辦奧能登獨特的「邀宴」(ヨバレ)習俗,歡迎愛好藝術的旅客同歡,體驗在地飲食文化。
三面環海的珠洲市,距離能登機場約一個小時車程,從金澤前往則需兩個小時車程。位處北陸的珠洲,自古是與大陸交流的據點,當地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保留著傳統祭典和飲食文化。能登的「里山里海」被認定為世界農業遺產,當地保留的曬稻、海女等傳統農林漁法,能使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維持平衡,守護生物多樣性,同時孕育出豐富的文化、景觀,是世代傳承的重要區域。
此地雖曾是海洋文化全盛時期的一顆明珠,然而珠洲隨著現代化發展的重心從海路轉向陸路,導致人口急遽減少,遭遇鐵道廢線、空屋滿街的命運。於是自2013年起籌備「奧能登國際藝術祭」,實行委員會於三年半內,投注了四億日圓,期望藉此宣揚地方魅力,吸引更多人口來此定居。
為期50天的藝術祭,吸引日本和世界聚焦此地。珠洲市長泉谷滿壽裕希望用當代藝術表現珠洲的潛力,改變中央和地方的思考模式,換個角度「讓珠洲市成為中心」,重新連結日本海。本屆藝術祭成果如獲議會肯定,未來將朝三年一度的方式持續舉辦。
左‧深澤孝史於笹波海岸發表〈神話的延續〉
右‧岩崎貴宏將兩噸鹽搬入森腰的古民家,發表作品〈小海半島的舊家大海〉
海洋與鹽田
北川富朗帶著聚集了各場館策展人、藝術家、文化人、媒體的考察團,沿著海岸線,一邊欣賞蜿蜒沙灘和陡峭懸崖的景色變換,一邊介紹藝術祭。他說:「三個月前有家餐廳倒閉了,我們卻要在那兒做一家『最偏遠的俱樂部』。希望透過藝術祭,找回更多的可能性。」
「漂著神」信仰
古代人認為海的彼方是眾神的世界,流傳著迎神的習俗。珠洲是古代遣唐使進出的重要港口,許多文化和使者經由日本海來到日本,包括乘船而來的人,和船載的物品等,海上來的東西都被敬為「漂著神」。在外浦地區有大約60座祭祀「漂著神」的神社,因此「漂著神」信仰也成為本屆藝術祭的關鍵字之一。
左‧小山真德於栗津沙灘創作鯨魚主題的〈最遙遠的漂著神〉
右‧塩田千春於舊清水保育所(托兒所)創作〈載送時光的船〉
漁與鯨
寒、暖流交會的能登半島海域,蘊含豐富漁產,其中捕鯨傳統受到關注。鯨魚的經濟價值高,除鯨魚肉可供食用,從鯨骨到油脂都可充分利用,過去補一條鯨魚,可以讓整個村裡的人們活上一個月。因此鯨魚對於當地人而言,猶如白象之於泰國,被當作神一般祭拜。
木之浦湛藍海岸
然而如同珠洲市長的活潑發言,珠洲人仍然充滿活力和幹勁,這或許是在北陸冬季惡劣環境的生活所鍛鍊出來的。北川富朗提到,儘管珠洲有著許多人去樓空的民房等閒置空間,外觀卻都維持得相當整潔,毫無頹圮之相。




上右‧ 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美國代表阿羅拉與卡爾薩迪拉雙人藝術組合,於木之浦海岸發表〈船首方位與航路〉
下左‧德國藝術家雷北格於舊蛸島驛周圍裝置作品〈Something Else is Possible〉
下右‧河口龍夫於廢棄的上戶車站創作〈小小的失物美術館〉
荒煙蔓草中的鐵道
能登鐵道過去曾通行珠洲,如今僅行駛到能登半島中央。本次藝術祭,許多藝術家選擇在荒廢的車站和車廂創作。印度藝術組合Raqs Media Collective於舊上戶驛發表作品〈現身〉,入夜之後點亮作品燈管,彷彿廢棄車站靈魂出竅。
空屋演繹時光劇場
「我經手的空屋都只有好神。」和閒置空間打過無數次交道的北川富朗,對自身的氣場非常有自信。木雕家吉野央子作品〈JUEN光陰〉將休業的酒吧改造為沒有水的「水族館」。金工藝術家角文平,利用本江寺的倉庫創作〈剪影工廠〉,以大海為背景,上演珠洲物語。
居民動員共同創作
藝術祭動員了當地人協助作品的製作、展示及介紹等,還有許多居民參與製作的作品。身兼「左官技士」(灰泥粉刷職人)的藝術家村尾佳州子於赤神的小屋創作〈海螺之家〉,海邊倉庫外牆將近兩萬個珠洲特產海螺的貝殼,就是今年夏天由當地居民與外地志工們協助貼上的。




上左‧角文平利用本江寺的倉庫創作〈剪影工廠〉
上右‧澤拓於舊日置公民館創作〈魚話〉
下左‧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珠洲PRO」團隊作品於明治時期古民家創作〈能登曼荼羅〉
下右‧村尾佳州子於赤神的小屋創作〈海螺之家〉
中國藝術家劉建華於受訪時評價本屆奧能登國際藝術祭,似乎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北川的策展團隊非常有經驗,在越後妻有和瀨戶內藝術祭成功的基礎上,奧能登藝術祭保持了很高的水準,又和以往的藝術祭有不同的角度。每個藝術家選擇的創作據點非常到位,這是因為藝術家充分到當地生活、考察,感受當地的文化,再把自己的藝術融入環境中。雖然是第一屆,水準之高有點出乎意外,許多作品非常精彩,有些作品讓我非常感動。」
在考察團巴士上,北川富朗望著車窗外的景致,播放昭和時代歌曲,一派輕鬆。他說:「藝術祭最重要的,就是含納了旅行的規畫。」奧能登國際藝術祭,是可以滿足現代人文化樂旅需求的選項。


右‧中瀨康志於若山地區廢棄的上黑丸中小學校發表〈上黑藝術篷車映月花舞台〉
★本文為文章節錄,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7年10月號121期《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 + Desig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