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典藏到建立美術館
「皮諾典藏」終於進駐巴黎
博物館與美術館的成立自古以來與「典藏」息息相關,並時常源自一種「個人」、「家族」與「企業」傳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名稱均帶有收藏家的姓氏與稱謂或是企業名。在法國,這類案例可見雅葛瑪─安德烈美術館(Musée JacquesmartAndré)、居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 - Guimet),甚至羅浮宮,其典藏原是法國皇室所累積的藝術藏品;而近代的例子則有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Vuitton),以及原本預訂於1月23日正式開幕的皮諾典藏─商業交易所美術館(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
從安藤忠雄的圓筒形建築頂端廊道上縱觀皮諾典藏─商業交易所美術館空間一景
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Niney et Marca Architectes, Agence Pierre-Antoine Gatier. Photo ©Marc Domage
法國億萬富豪法蘭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從1980年代開始收藏藝術作品,直到今日已累積超過五千件的作品涵蓋自1960年代至今,根據法國經濟專業雜誌《挑戰》(Challenges)的估計,這批藝術典藏的價值高達15億歐元。繼在威尼斯成立兩座美術館之後,皮諾今天入主巴黎,在市中心成立一座新的美術館,實現了一個長達廿年的個人夢想。
古蹟遺址成為藝術殿堂
我希望它是一間開放的美術館,在其中我們不會無聊,因為它提供了一場場令人想像不到,同時可以參觀、思考並夢想的藝術旅程。──法蘭索瓦.皮諾,節錄自2020年12月號《美術》(Beaux-Arts)雜誌訪談
早在廿年前,法蘭索瓦.皮諾就希望在巴黎建立一座美術館,原本選址在巴黎西部郊區瑟岡島(Île Seguin)的舊雷諾汽車工廠,但因為過於冗長的行政程序與其他問題,他於2005年公布放棄該計畫,並在次年與威尼斯市政府簽下九十九年的租約,正式在葛拉西宮(Palazzo Grassi)成立他的首座私人美術館,於2009年在威尼斯的海關大樓(Punta della Dogana)開設第二座美術館,並在2013年於葛拉西宮旁再設立了一間可容納兩百廿五個座位的戲劇院(Teatrino),主要舉辦表演藝術與演講論壇活動。
在巴黎市市長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的全力支持下,以五十年的租期出讓位置靠近法國文化部、羅浮宮與龐畢度中心的「商業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法蘭索瓦.皮諾邀請慣常合作的日本建築師好友安藤忠雄再次負責美術館的整修與轉型工程。在高達38公尺,總面積達1萬3000平方公尺的建築共分成四層樓,安藤忠雄在一樓至三樓規畫七間大小不同的展覽室,外加一間可以舉辦教育活動的藝術工坊,總展覽面積共達2700平方公尺。他並在地下室設計一間容納兩百八十四個座位的演講廳與一間工作室,而高級餐廳、宴會廳與書店位於四樓頂樓,在享用餐飲之後,觀眾 還可以一覽巴黎市中心的全景。
比起葛拉西宮與海關大樓更為重要的皮諾典藏─商業交易所美術館,一開始即設定為「皮諾典藏」全球最主要的展覽據點,除了象徵法國富豪對於祖國的重視,同時也是他希望回饋社會的力行做法。他表示:「一間美術館首先必須履行它的使命:即是提供最佳的展覽與參觀條件來展示藝術作品。」
一如葛拉西宮是18世紀的古典建築,商業交易所是被法國官方列為「歷史建築」(Monument Historique)的重要古蹟,最早由凱薩琳.梅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委託建築師尚.布隆(Jean Bullant)於1574至1584年間建造,但當年完成的建築物如今只 留存一座名為「梅迪奇之柱」(colonne Médicis)的占星塔。另一位建築師尼古拉.勒卡謬.德.梅基耶(Nicolas Le Camus de Mézières)在1763 年受國王路易十五的委託在該地建造一座貯藏穀麥的倉庫,但在1802年的一次大火之後荒廢,幾經轉折直到第三位建築師亨利.布隆戴爾(Henri Blondel)為了1889年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才將廢棄的穀麥倉庫改建成今日大眾所知的商業交易所。
從入口大廳進館後可拾階通往安藤忠雄圓筒形建築頂端廊道
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Niney et Marca Architectes, Agence Pierre-Antoine Gatier. Photo ©Patrick Tourneboeuf
參觀者必須從位於羅浮宮路(Rue du Louvre)的入口進入美術館,可由入口大廳的樓梯或乘坐電梯直達位於頂樓的高級餐廳,在此享受巴黎市區全景,若朝向夏特雷─大堂站(Châtelet - Les Halles)的方向望去,左前方可見聖厄斯塔區教堂(Église Saint-Eustache)以及右側豎立的梅迪奇之柱。自上方由大片玻璃窗組成的圓頂瀉落而下的日光,則照亮位在觀者腳下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全新建築:一座挑高圓筒狀的清水模牆體。當我們站在圓筒形牆體的頂端廊道時,可以欣賞借此機會特別修復完成,由法國畫家艾法瑞斯特─維塔.盧米耐斯(Évariste-Vital Luminais)從1886年起花費三年繪製,一幅面積有1400平方公尺(10×140m)的輝煌壁畫〈北美─介於五大洲的商業交易史〉;而在圓筒形建築體中,觀者可以透過數個挑高的開口自由穿梭在新舊建築物之間。
觀者可在安藤忠雄的圓筒形建築頂端廊道上欣賞艾法瑞斯特─維塔.盧米耐斯的〈北美─介於五大洲的商業交易史〉 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 Niney et Marca Architectes, Agence Pierre-Antoine Gatier. Photo ©Patrick Tourneboeuf
此次安藤忠雄與法國歷史古蹟建築師皮耶─安東尼.賈提爾(Pierre-Antoine Gatier)攜手合作,遵循一種「位於建築物中的另一座建築物」的設計概念相當簡約,他的建築體高9公尺、厚50公分、直徑達29公尺,完全不與四周牆面接觸,在需要的時候可隨時拆除以保護原建築物的完整性,遵守了古蹟保存的建築規範;其簡約與純淨的幾何風格和四周巴洛克式的牆面裝飾和巨大壁畫產生強烈的視覺對比,但也相互輝映、共同昇華。美術館內部家具設計則交給法國知名的兄弟檔設計師羅南與艾文.布魯列克(Ronan et Erwan Bouroullec)負責,他們充滿創意的優雅設計,可期更美化觀者的參觀經驗,另外他們還為館外設計一系列相當現代化的公共座椅與設備。(全文閱讀550期藝術家雜誌)
【三月專輯│美術館典藏作品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