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藝術展覽選介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在防疫期間提供了沉浸藝術雲端的多元選擇。好比去年開發的「藝術漫步APP」,使用者可透過個人電子行動裝置線上觀覽「碑林廣場」等周邊地景、空間與作品;廣受親子團體歡迎的兒童遊戲體驗空間首波推出「認識蕭如松─典藏精品著色線上活動」,自館藏中挑選出六件台灣前輩畫家蕭如松作品,轉做為可供下載的學習檔案,使用者可自行列印彩繪創作。另外,國美館亦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VR/AR軟體研發公司iStaging(愛實境)合作,將「囍鼠迎春─鼠年年畫特展」製作成VR虛擬實境線上展,顛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使用者透過電子裝置欣賞藝術的選擇之一。全新典藏網站「國美典藏」則以便利的主題式檢索功能和優質的數位圖象呈現,使人輕鬆搜尋、瀏覽國美館豐富的典藏,至於「藝時代漫漫讀」則是線上書展的呈現,提供使用者「閱讀」藝術的精選推薦與主題式相關活動。(撰文/羅珮慈)
國立台灣美術館「囍鼠迎春─鼠年年畫特展」VR虛擬實境線上展覽影像截圖(圖版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攜手合作下,「南方作為相遇之所」於該館「線上藝廊」正式上線。使用者可透過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裝置,進入被以VR虛擬實境構造的三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在720°數位環景呈現的畫面中,自由安排「相遇之所」、「交會之野」、「觀看之境」與「幻想之境」四個子題的展間瀏覽順序。每當點選子題,首先可自展間入口處將展示布局一覽無遺;在跳躍式導覽動線的設計下,使用者可利用手中滑鼠的移動與點擊,隨機選取觀看館藏1930年代至1960年代之台灣藝術經典作品的路線;當鏡頭來到作品前,點選左下角代表資訊的「i」圖示,便會跳出可供閱讀的圖文並茂作品介紹視窗,當中不乏來自藝術家的創作自述;其中有十四件應用AR技術的亮點作品,以2D/3D動畫詮釋創作故事,部分作品更可聆聽由高美館策展人所錄製的導覽語音,視聽俱全。(撰文/羅珮慈)
「南方作為相遇之所」VR虛擬實境線上展覽影像截圖。鏡頭來到作品前,點選左下角代表資訊的「i」圖示,便會跳出可供閱讀的圖文並茂作品介紹視窗。(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倫敦蛇形藝廊
受邀參與蛇形藝廊五十週年慶祝計畫「回返地球」的歐拉弗.艾利森(Olafur Eliasson),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發表〈地球觀點〉參與式作品。艾利森工作室與蛇形藝廊同時透過Instagram帳號,於當日英國時間上午10時起每間隔一小時更新上傳一件〈地球觀點〉的圖象短片,共九張的圖象來自九個不同軸點垂直觀看地球的樣貌,例如澳洲大堡礁、衣索比亞西米恩山脈、南極洲等,並在貼文下方輔以文字介紹該地區的地理特殊意義和如今遭逢的環境威脅與破壞。
這件參與式作品除了鼓勵觀眾下載轉傳分享,更利用視覺後像原理,影片先以文字提示觀者集中凝視圖中央的黑點十秒,當圖消失之後繼續看著圖中黑點或將目光移到非彩色的平面,補色殘像效應讓我們看到輪廓模糊但完全不同色彩的地球,隨之淡去。艾利森表示,這件作品讓人人成為藝術家,因為作品真正的顏色必須透過我們的雙眼來呈現,由自己的眼睛看見面前的地球,在這個疫情嚴峻的時代想像我們希望生活的未來。
蛇形藝廊「回返地球」計畫邀請六十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以及科學家、思想家和設計師等回應當前的生態危機,部分成果將於網路呈現。(撰文/蔣嘉惠)
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
海斯廷斯當代藝術館於5月7日開啟的英國藝術家昆汀.布雷克(Sir Quentin Blake)線上展覽「我們活在憂心的時代」,原定於復活節時開幕但因疫情而延期,除了透過官方網站呈現,館方同時推出機器人導覽服務,提供民眾兩種觀展途徑欣賞作品做為因應暫時閉館的替代方案。
機器人導覽昆汀.布雷克〈計程車司機〉 Courtesy of Hastings Contemporary
昆汀.布雷克於此次展覽帶來一百七十件新作,包括手稿、繪畫和一件大型壁畫〈計程車司機〉(藝術家稱之為他的〈格爾尼卡〉)。〈計程車司機〉壁畫於今年2月在美術館現場創作,布雷克以一天時間一氣呵成這件如今看來相當具有命運意味的作品。線上展覽播放的三部影片中,其一記錄藝術家創作這件壁畫的精采過程,在訪談的影片中布雷克談到創作此作的奇妙機緣,第三支影片是機器人導覽〈計程車司機〉一作的片段,得以藉此約略一窺這番數位虛擬看展的體驗。(撰文/蔣嘉惠)(全文閱讀541期藝術家雜誌)
【六月專輯│藝術上線與疫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