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作品選介
集體工廠|「未來之下」計畫
「未來之下」計畫由韓國藝術團隊「集體工廠」(Factory collective)受邀執行,團隊基地位於首爾鍾路區名為「Factory2」的空間,由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徐世侖(Saerom Suh)、安亞菈(Ara Ahn)、葉惠珍(Hyejin Yeo)及李庚熙(Kyounghee Lee)組成。整個委託計畫從觀察培養酵母及蘑菇開始,展覽空間中奇特燈光氛圍的蘑菇培育機記錄生長的觀察過程;第二部分則是以演講及座談探討藝術與生態之間的關係,並呈現美好生活的多元面貌。
集體工廠 「未來之下」計畫 2018 複合媒材 2300×2300cm(圖版提供:吳尚霖)
金相敦|沒有海洋
在此作中,韓國藝術家金相敦(Sangdon Kim)轉化貧窮階層於街頭控訴社會常用的手段,使用大賣場的手推車與大字報構成帆船的樣貌。藝術家跨越不同媒體的界限,如雕塑、繪畫、裝置及表演,以表現不同時間、空間中多重元素的混淆、衝突及視覺張力,同時透過作品展現與討論人們理解「美好生活」的概念與方式。
金相敦 沒有海洋 2018 複合媒材裝置 尺寸依場地而定(圖版提供:吳尚霖)
鄭載喆|「絲路」計畫
這件韓國藝術家鄭載喆(Jeoung Jae Choul)的巨幅手繪作品,以地圖繪製及書寫的方式記錄自己沿著古絲路的路線,從首爾到倫敦的經歷及旅行。他在旅行的過程中收集人們用於宣傳後不要的橫幅掛旗,重新製作後再贈與地方社區的民眾。在第一次的「絲路」計畫中,鄭載喆從首爾出發,首先造訪中國新疆維吾爾族,通過喀喇崑崙公路到達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越過印度北部,抵達尼泊爾加德滿都。在這次旅程中,他向廿二個地區社區發放大約二千幅被丟棄的橫幅掛旗;第二次的計畫中,他發現70%的橫幅掛旗仍在使用中。透過這項計畫,他與往來的居民討論藝術的生產與消費。
鄭載喆 「絲路」計畫 2006-2018(圖版提供:吳尚霖)
聆聽城市|「沒有人留下」計畫
地震對韓國人來說相當罕見,然而2017年11月的浦項地震雖然震度只有5.5,卻對當地帶來相當的破壞。這個自韓國有地震紀錄以來的第二強震,造成部分建築物受損、人員受傷。在地震發生時,特別是有些殘疾人士無法撤離建築物,即使在家人幫助下仍很難毫無損傷地逃難。韓國藝術家團體「聆聽城市」(Listen to the city)的影片,描繪遭地震破壞的浦項地區殘疾人士生活,呈現社會少數群體如何遭受自然或人為災害。團隊調查社區如何面對和處理災害,也為美術館員工舉辦殘疾人士應急準備培訓和備災培訓講習工作坊。(全文閱讀522期藝術家雜誌)
傾聽城市 「沒有人留下來」計畫 2018 錄像(30’00”)、工作坊、手繪裝置
(圖版提供:吳尚霖)
【11月專輯│2018秋季雙年展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