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與感知的多維拓延
專訪HTC VIVE Arts總監張忠為
2017年11月9日,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HTC」)正式宣布成立「VIVE Arts」全球虛擬實境藝術計畫,內容包括挹注資金予各國文化機構並協助開發相關虛擬實境設備,支援藝術家使用VR虛擬實境技術於創作,並且透過其Viveport虛擬實境內容平台將創作發表於網路上等,以數位科技領頭羊的宏大企圖,增幅人們接觸藝術與文化的可及性。
「莫迪利亞尼VR:赭色畫室」虛擬實境內容截圖
Courtesy of Preloaded(圖版提供:Tate Modern)
自從VR技術問世後,人們訊息的閱讀和接收,由對實物的親眼見證至虛擬實境的沉浸式體驗,從視覺基礎發展至全身性的參與,其應用範疇也逐漸擴展到各個領域,這其中也包含了新媒體的藝術創作。除了愈來愈多當代藝術家躍躍欲試將VR做為創作實踐,隨著HTC VIVE Arts計畫的推出,我們可以預見不遠後的未來,在博物館、美術館中看到VR的作品或是展覽,也在這樣的趨勢中成為必然。
「莫迪利亞尼VR:赭色畫室」虛擬實境內容截圖
Courtesy of Preloaded(圖版提供:Tate Modern)
HTC在2016年4月推出虛擬實境產品VIVE,隨即著手與國際上具有指標性的文化機構展開合作,包括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新聞博物館與聖彼得堡冬宮美術館等。2017年VIVE Arts計畫正式宣布後,與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攜手的「莫迪利亞尼回顧展」緊接著於同年11月23日開幕(展期至今年4月2日止),做為與大眾正式面對面的首波發表,推出「莫迪利亞尼VR:赭色畫室」(Modigliani VR: The Ochre Atelier)虛擬實境體驗,於這個規模堪稱英國前所未有的莫迪利亞尼回顧展中,除了展出這位義大利表現主義藝術家著名的人物肖像繪畫、素描、雕塑等作品之外,提供觀眾有別於以往的看展經驗,以切身且直觀的感受「走進」藝術家晚年生活的氛圍與環境。
「莫迪利亞尼VR:赭色畫室」虛擬實境內容截圖
Courtesy of Preloaded(圖版提供:Tate Modern)
HTC VIVE Arts總監張忠為解釋,這項與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合作始於2016年年底,泰德現代美術館策展人南茜.愛芮森(Nancy Ireson),希望展覽除了涵蓋這位20世紀早期重要藝術家一生的重要創作之外,並結合創新科技於展覽中,因此引入了VR的作法;此外,館方也期待藉以吸引年輕民眾前來參觀,使美術館向來年齡偏高的觀眾群組成更加多元。因此,VR的內容設定成為重要的議題,在泰德現代美術館數位部門、HTC VIVE內容團隊,以及倫敦VR技術團隊Preloaded三方緊密的討論與合作之下,最終決定在虛擬實境中重建1919至1920年莫迪利亞尼在生命最後數月居住和工作的巴黎畫室,經過長達約莫半年的內容開發與研究,終於再現了這個將近百年前的藝術家故居。
「莫迪利亞尼VR:赭色畫室」虛擬實境內容截圖
Courtesy of Preloaded(圖版提供:Tate Modern)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利亞尼這個位在巴黎蒙帕納斯區大茅屋路8號的房間現址雖在,但經過百年時空的物轉星移,早已失卻當年面貌,也沒有留下任何可作依據的照片紀錄。關於這點,VIVE Arts總監張忠為指出:「這是目前除了VR之外,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做到的事情……,而呈現藝術家的工作室原貌,也是南茜.愛芮森在策畫展覽時,所強調的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的元素(human element)。」她提到,這樣的用意在於將觀眾從作品本身以及藝術家揚名後世的成就,回歸到藝術家身而為人的主體層面——在VR中看到的畫室,屬於一位懷抱著夢想來到異鄉,卻又病又窮、生前始終無法真正進入巴黎主流藝術圈的青年,卅五歲早逝的他生涯最後的幾幅重要畫作如1919年的〈自畫像〉和〈珍.艾布黛妮〉,也極有可能就是在這個地方完成的。透過VR沉浸式的體驗,莫迪利亞尼的平生故事陡然立體了起來,工作室中的擺置像是藝術家正好暫時離開(但你深知他永遠不會再回來),觀者得以窺視他日常生活的痕跡、觀看他所處的環境,並在VR中的聲音解說引導下,與藝術家建立起一種私密、個人的關係,從而進一步獲得比文字說明或是平面圖象更豐富、直接的想像,隨著觀者深入VR建置的畫室空間,也彷彿分享了藝術家所經驗的、曾經存在的氛圍與世界。(全文閱讀515期藝術家雜誌)
【4月專輯│新媒體藝術的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