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藝術大學致敬藤田嗣治
配合藤田嗣治逝世五十週年,東京都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藤田嗣治的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原東京美術學校)舉辦「1940年代的藤田嗣治:致敬」,展出小澤剛(Tsuyoshi Ozawa)研究室、米田知子(Tomoko Yoneta)、秋本貴透(Tayayuki Akimoto)、平川恆太(Kota Hirakawa)、村田真(Makoto Murata)、笹川治子(Haruko Sasakawa)、中山岩太(Iwata Nakayama)、野見山曉治(Nomiyama Gyoji)等校友與在校生的作品,以及部分近年受贈的藤田嗣治資料,聚焦其於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戰爭繪畫相關內容。
小澤剛研究室 畫家F又回來了 2018 錄像裝置(攝影:邱馨慧)
小澤剛曾於2015年發表〈畫家F的回歸〉,重新思索藤田嗣治的生涯選擇;此次發表〈畫家F又回來了〉,以一輛出入現實與錄像的卡車,和一貫諧謔的手法,敘述藤田嗣治沉重的人生故事。
展覽包括同時代校友日高安典(Yasunori Hidaka)與中村萬平(Manpei Nakamura)之作,兩位均於1941年畢業、出征、戰死,他們畢業製作的自畫像都沒有畫上眼睛,透露青年畫家看不見前途的迷茫。戰後餘生的野見山曉治則為這些戰歿的美術學子們建立慰靈美術館「無言館」,不斷透過著作與巡迴展覽,提醒戰爭葬送了無數青年的前程;而被當成戰犯的藤田嗣治遠走他鄉,終究仍是無奈時代下多歧的命運。
當代藝術家的部分,村田真複製藤田嗣治的〈天皇陛下親拜伊勢神宮〉,創作〈在伊勢神宮(選自「上空)〉。〈天皇陛下親拜伊勢神宮〉原作已失佚,作品全貌曾刊於朝日新聞社於1945年3月出版的《大東亞美術》第二號;村田真割除畫布下半部描繪天皇的部分,留下上半部的茅葺屋頂、樹木和天空,引人想像沒有天皇的世界。
「1940年代的藤田嗣治:致敬」展場一景,左:米田知子 道—塞班島通往日本人玉碎(自盡)懸崖的道路 2003;
右:米田知子 藤田嗣治的眼鏡-讀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官員弗蘭克.E.謝爾曼電報助他離境日本 2015。
(攝影:邱馨慧)
米田知子攝影作品〈道—塞班島通往日本人玉碎(自盡)懸崖的道路〉,帶領觀眾重回1944年塞班島上日本居民無謂犧牲的集體自殺現場。塞班島戰役中淪為劣勢的日軍決定採自殺式的「玉碎攻擊」,主張民眾也應加入戰爭,並宣傳美軍將野蠻對待戰俘,數百名居民於是從自殺崖、玉碎崖跳海自盡。當時被歌頌的愛國情操,在時空遷移後轉化為惋惜;而一位藝術家的功過評價,也會在一夕之間逆轉。
文獻部分展出藤田嗣治日記,以及1948年著作《巴黎晝與夜》選粹,藉此對照1945年宮田重雄(Shigeo Miyata)於《美術》發表的〈關於美術家的節操〉,以及1946年鈴木治(Osamu Suzuki)同樣發表於《美術》的〈戰爭美術的功罪〉等,透過不同論述立場,觀者了解藤田嗣治從戰時主導從軍畫家,到戰後被追究戰爭責任的原委。(全文閱讀521期藝術家雜誌)
【10月特別報導│藤田嗣治歿後50年】
向「被祖國拋棄的畫家」致敬——東京都美術館舉行「歿後50年.藤田嗣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