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造夢傳奇到當代女權的衣裝遊戲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夢之設計家」展覽
克利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傳奇故事,凝練著當代時尚文化演進的肌理,聚合為創意神話的核心。涉渡過70年的歲月,在這個因全球化、大眾價值觀轉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長而不斷重塑的奢華宇宙裡,迪奧無疑是鋒芒最為顯耀的星雲。
迪奧受到雷諾瓦畫中女子形象啟發所創作的禮服(Photo: Laziz Hamani)
來到這裡,詩意在每個人心頭蕩漾。一切都令人嘆為觀止,一切都彷若神諭。觀者的視線就像指南針一樣,在這片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美學意識形態的汪洋上晃蕩,因為這場展覽的展品姿態萬千,令人目不暇給─目光方才停留,隨即又要離開,被另一件展品悄悄吸引─這種跳躍式的觀賞,就像你我在看書時跳頁瀏覽,抑或是在網際網路上的點閱刷屏。展廳裡的光源布局在神祕中散發著張揚的氛圍,莫非這裡的展品化為了羽衣覆體的精靈,欲向觀者吐露自己的心聲?不如走上前去望一眼吧!
為了慶祝迪奧成立70周年紀念,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展覽氛圍的營造與封存檔案的展示,輕易勾起觀者思緒。這場包羅萬象的展覽,帶領眾人展開一趟發現之旅,探訪迪奧創辦人的日常起居與其藝術淵源,以及繼任的傑出設計師的創意天地。300多套自品牌於1947年創立至今的精選高級訂製禮服,無形中牽引出一道牽繫情感、人生、靈感、創作與傳奇的生命線。在這些禮服旁側,展示著相當齊全的工作室樣衣、展覽品與時尚照片,以及包括插圖、手稿、紀實照片、信件與筆記在內的數百分檔案文獻,將迪奧品牌70年來的設計作品與策展人精選的畫作、家具與藝術品,進行巧妙的互動對照,具體說明創辦者迪奧先生本身就是一名熱愛藝術與博物館文化的博學之人,藉由探索迪奧女裝與各種藝術創作形式互為串連的關係,這些作品突顯並發展出迪奧定義時代的恆久輪廓。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夢之設計家」展場空間(Photo: Adrien Dirand)
1987年,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首度舉辦迪奧回顧展,以這位設計大師自1947至1957年十年間的設計為展覽主軸。睽違30年後的二度展出,博物館首開先例的闢出近30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區劃為23個展出子題,從未有任何一場展覽在此享有這等待遇,這是巴黎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一場時尚展。展覽規模之盛大,除了得力於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奧利維耶.佳貝特(Olivier Gabet)與丹佛藝術博物館(Denver Art Museum)紡織藝術暨時尚分館館長佛羅倫斯.穆勒(Florence Müller)的聯合策展,自羅浮宮、奧塞美術館、橘園美術館、凡爾賽宮、龐畢度藝術中心、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舊金山迪揚美術館(De Young Museum)、倫敦V&A博物館、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格蘭維爾市克利斯汀.迪奧博物館、皮耶.波巨─伊夫.聖羅蘭基金會(Fondation Pierre Bergé-Yves Saint Laurent)、巴黎時尚博物館(Palais Galliera in Paris)調度出借為數可觀的藏品。也得益於迪奧品牌近年積極整建的檔案資料館,檔案資料館首席策展人表示:「我們不只買回迪奧先生本人設計的服裝,如今我們倒溯沿著時間軸買回更多來自歷任創意總監的作品。我們與全球的博物館、拍賣行、收藏家及迪奧時裝屋長期的忠實客戶合作,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每件迪奧服裝,開創出一個盡可能完整的典藏系統。」
1947年,「蜂腰盈握」的迪奧「新風貌」(New Look)廓形傳達了二次世界大戰後世人渴盼已久的女性魅力,為了縫塑出裙裝縐褶而揮霍十幾公尺的布料,這般誇張曲線乃是受到德國藝術家弗朗茲.克薩韋爾.溫德爾哈爾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畫中人物衣著的啟發,迪奧首場服裝秀的相關報導占據了長達一個月的法國新聞版面,甚至跨洲越界地傳遍了整個世界。在巴黎德占期間的十年時光裡,社會風氣奉行節儉,愛好裝扮的女性無不對於巴黎魅力的再度回歸而歡欣若狂,但保守分子卻對此感到忿忿不平,政客更嚴厲制止媒體報導這種對國家配給制度產生嚴重威脅的時裝設計。迪奧堅持使用大幅布料,在戰時物質短缺的年代之後,如此極具爭議性的舉動,不僅顛覆了紡織業,也重新啟動了紡織業的發展。他成功為時裝傳統注入新生命,讓巴黎重回鎂光燈下,成為時尚首善之都。
「夢之設計家」展覽以迪奧的生平故事開場:他在格蘭維爾的童年;發現前衛的藝術世界與巴黎娛樂之趣的二十年華;時尚插畫師的養成及進入高級訂製服界的經歷。在進入時尚界之前,他於1928至1934年間,與好友共同經營畫廊,而這段與繪畫、雕刻等藝術創作為伴的生命歷程,是他藝術生活的寫照,與他往來密切的天才包括傑克梅第、達利、柯爾達與考克多等人,迪奧是第一位在巴黎展出這些藝術家作品的畫廊主人,他也積極地為恩斯特、畢卡索畫作尋找美學造詣極高的藏家。迪奧可說是古董與藝術品的愛好者、新藝術派美學潮流的收藏家、迷戀18世紀風情的室內設計家與園藝愛好者。他從這些來源擷取靈感,裝點他的私人宅邸,為他的時裝品牌與設計美學提出定義。「夢之設計家」一展,讓我們得以知悉迪奧所設計的禮服受到繪畫與雕刻極大的影響,而居室生活的美感點滴,包括壁紙、布料、瓷器與中國式裝飾風格,也都是他的靈感養料。
將藝術置入品牌核心,迪奧先生最初從藝廊經營者出發,藉由剪裁展開與藝術的深切對話,後繼設計師則延續了他對於藝術的熱愛,將其化為伸展台上的華服織品。1940年發現的拉斯科(Lascaux)洞窟壁畫對於當時的藝術家產生深刻的影響,法國哲學家巴岱耶(Georges Bataille)直言它是人類文明的曙光。壁畫上的鹿、馬、牛等動物圖騰,帶領我們追溯人類文明起源及其與自然的關係,乃至於藝術的誕生。1951年,迪奧先生以此為靈感創作圖騰,輪廓隱喻自維倫多爾夫維納斯雕像(Willendorf Venus)。這一有如大地之母般的古老野性女性氣質,成為迪奧品牌現任創意總監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Maria Grazia Chiuri)的靈感,一如設計師所鍾愛的,由心理學家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Clarissa Pinkola Estés)撰寫的《與狼同奔的女人》書中女子形象般,將柔美女性風格結合薩滿式的野性精神。
左.迪奧品牌現任創意總監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Photo: Sophie Carre)
右.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的創作傳遞女性想像漫遊的力量(Photo: Morgan O'Donovan)
奇悠利不斷尋求新的方式來擁抱並探索迪奧的美學遺產,在不濫情與制式復古的考究前提下,重新策動並演繹象徵品牌傳承性的設計符碼。拉斯科洞窟裡的史前狼群圖騰躍然於赭色與黑色相間的絲綢提花,女性的手形印花重新演繹原始之美,幻化成大地色調的亮片刺繡,她將迪奧工坊的精湛技藝完美運用,比例與長度應運而變,以契合現代女性衣著需求,將經典造形演變為抽象裝飾,面料運用亦有別以往。
一個人的氣息是其靈魂的表達,對於女人天性的讚頌,將奇悠利引向女性藝術家,她們選擇將自我放逐於荒漠,以便更深層地了解內心最深邃的黑暗。如同美國藝術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深入新墨西哥沙漠並收集動物殘骸;如同薩滿療癒師維琪諾布(Vicki Noble)在其著作《薩克奇女子:感受我們的火,療癒我們的世界》書中寫道:「我希望透過神聖的內心認識自我,藉此探索並觸動他人。」奇悠利賦予迪奧先生熱愛的占卜藝術嶄新生命,由女性的視角入手,運用神祕的塔羅牌元素,詮釋維琪諾布那充滿能量的新女性主義,釋放現代女性內心隱匿的野性本能,令她們再度傲立於世界的中心。
奇悠利將帶有陽剛風格的晚宴衣著,翩然轉為當代女性主義的最佳詮釋。她由奈吉利亞旅美作家阿蒂齊(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於2012年TED演說主題「我們都應是女性主義者」出發,提出了「迪奧革命」的口號,同時傳遞了這樣的訊息:「女性主義者:相信男女兩性在社會、政治、經濟上享有平等權利之人。」身為女性主義者,意味著推廣性別平等的理念,致力於改變根深蒂固的心態,並向貢獻良多的女性人物致上崇高敬意。 奇悠利表示:「在今日,裝扮女性比過往任何時刻都要重要。女性的進化十分特殊,其視野和其希望如何轉變,都十分迅速而有趣。我將自己視為品牌的策展人,我想讓我主導的時裝更加融入當代女性所處的世界脈絡,反應出對應她們生活方面不斷變動的需求。解放並突破長久以來對於性別、年齡、理性與感性間的刻板印象框架。」對她而言,服裝創作之途如同情感刻蝕出的地貌:灑落於衣裝上的色彩、花卉、刺繡……,構成了服裝上的座標,由她所擬就的虛構地圖,啟發智識並挑戰既有觀點,令人聯想到巨幅的當代女性衣裝輿圖,既傳遞女性想像漫遊的力量,更揮灑持續探索文化邊際的美學風格,以此期待一個由女性執掌全球霸權的時代。
瑪麗亞.葛拉西亞.奇悠利將柔美女性風格結合薩滿式的野性精神(Photo: Mona Ku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