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及瘟疫蔓延下的二重身
劉仁凱的創作與策展實驗
2017年,我因摯友小樹的際遇而踏上了新旅途,在小樹的支持下,我以祂作為首位研究對象而啟動「宿主計畫」(Humans as Hosts)。小樹在2015年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俗稱愛滋病毒,並允許我參與祂由確診至今的所有心理狀態。
作為一名男同性戀者,「愛滋病」一詞於小樹及我而言並不陌生,它最早出現在小學讀本,以惡名昭彰的「卡波西氏肉瘤」死亡視覺烙印在我心中,然後是充斥在國中、高中,乃至大學,整個青春期中,「毒趴」、「愛滋」、「傳染」、「同性戀」等字詞頻繁同時出現於電視、網路新聞、報章雜誌等。這些記憶印象與我的情慾逐年共同水平成長,直至我成為一個「成熟的男性」,每當生理需求指數升高,對於疾病的擔憂、懼怕及負罪感便隨之湧現,小樹與我皆是如此。
上述的心理狀態,直至小樹的生命突遭轉換,我才頓覺自己多年來一直「信仰」著污名,且影響巨大,而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啟動相關研究,並與各國愛滋(HIV)病毒感染者社群密切互動;今日,即使藥物治療已能給予HIV病毒感染者擁有與常人等長的壽命並杜絕傳染,卻始終無法於人體徹底清除病毒,亦如譴責者對疾病延伸的軍事隱喻與區隔從未褪去。
「宿主計畫」得以於10月5日至12月1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合國內外共17組藝術家、研究者進行實驗策展,以種族、性別、公衛、工業化/民主社會對疫情及污名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多元解析。該展覽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指導贊助、台北當代藝術館與社團法人台灣感染誌協會共同主辦,與台灣數個愛滋倡議機構與團隊共同合作,邀請眾人於議題中進行探索及揭露。以多元展演活動解析展題,企圖以藝術跨越疾病,與參與民眾協同建立雙向交流平台,展覽閉幕將於世界愛滋日(12月1日)發生,在對話、致敬與歡慶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