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為實現李仲生先生遺志,提倡及推展現代繪畫,鼓勵現代藝術創作為目的,特創立「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兩年舉辦一次。本屆高手雲集,競爭激烈,投件作品104件,經過五位評審委員三次初選、複選和總審票選與討論,最終由張永達與李秉璈兩位藝術家分別榮獲「視覺藝術創作獎」。
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歷經翻修,已於10月21日重新對外開放,並帶來數檔新展,盼由女性與多元性別藝術家的創作,寫下藝術史中的性別新篇。
草間彌生新展「草間彌生:無限的愛」(Yayoi Kusama: Infinite Love)正於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舉行,且10月及11月的門票均銷售一空,顯見眾人對藝術家的喜愛。然而,草間彌生過往涉及種族歧視的言論亦引起高度關注,日前草間彌生已於《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發表聲明,為多年前自傳中的惹議言論致歉。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3年11月18日至2024年3月24日舉行。本屆雙年展由周安曼、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和穆柏安(Brian Kuan Wood)共同策畫,以「小世界」 主題,展出超過50多位台灣及國際藝術家和音樂人的作品,使北美館成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國際工房(Factory International)於10月18日在曼徹斯特新的藝術場域Aviva Studios正式掛牌揭幕。這座佔地1萬3350平方公尺偌大的多功能建築,有助於呈現大規模的藝術創作,除了是國際工房的新據點,也是他們往後主辦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IF)永久的主場館。
2019年成立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所在地國定古蹟台北機廠,前身為1935年日治時期啟用的鐵道部台北工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名為台北機廠,2000年員工澡堂指定為市定古蹟,為台北機廠內最早具有法定文化資產身分的建築,2015年台北機廠全區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目前保存部分工廠建築、機具文物,採取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的目標。
文化部於10月16日舉行「文協獎章」頒獎典禮,在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充滿生命力的「音樂百年」中揭開序幕,以「開創之光」、「傳頌之光」及「匯流之光」三主題進行典禮流程。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文協獎章是以時代之名的文化獎項」,文化部在兩年前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的時刻創立文協獎章,希望藉由表彰台灣文化的推手來傳承文協精神。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爆發文物竊盜案,丟失、被盜或損壞的文物包括西元前15世紀至19世紀的金飾、半寶石等1500至2000件館藏物件,並傳出有遭竊文物於eBay以低價販售的消息,這些藏品主要用於學術和研究,近年並未公開展示。
畢卡索(Picasso)最著名的歷史繪畫〈格爾尼卡〉(Guernica)自1992年起為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Reina Sofía Museum)典藏,總是吸引大量人群於畫前駐足。近日,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的新館長賽嘉德(Manuel Segade)宣布,館方將解除針對〈格爾尼卡〉長達30年的拍攝禁令。
國際知名的哥倫比亞畫家暨雕塑家費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9月15日因肺炎併發症於摩納哥的醫院逝世,享耆壽91歲。在70年漫長的創作生涯中,波特羅因發展出別樹一幟的「波特羅風」(Boterismo)——他常以五官緊縮、強調肉體量感的「膨脹」風格描繪人物——而廣受喜愛。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於8月14日宣布收購傳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紀堯姆.呂西安.阿曼斯(Jacques Guillaume Lucien Amans)的作品〈貝利澤爾和弗雷家的孩子們〉,預計於今年秋天在美國翼樓(American Wing)展區展出。
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係為表揚在文化外交和藝術方面的成就,於2012年正式設立,王淑鈴是台灣首位獲獎的藝術家,亦是繼2015年中國藝術家徐冰後睽違八年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而今年適逢AIE計畫六十週年,更顯獲獎的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