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北美術獎」於11月13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展覽開幕式暨頒獎典禮,自三百四十二件徵件中脫穎而出的十組得獎作品,最終由邱子晏以〈曼德拉記憶〉獲得首獎,五位優選獎得主為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張哲榕、謝佳瑜,四位入選獎得主分別是阮柏遠、林哲志、張辰申以及張靜雯。
文化部於11月5日發布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新任館長由現任國立台灣博物館洪世佑陞任,前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接任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11月12日舉行國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王逸群、新任館長洪世佑交接典禮,由文化部長李遠擔任監交人。
臺師大藝術學院自114學年度起開設「藝術產業高階經理碩士在職專班(Executive Master of Arts Management,EMAM)」,結合臺師大校內外產、官、學界豐沛師資與師大前衛美術館學習場域,推動藝術產業高階經理人培育,藉以培力藝術產業領導人才。
於9月28日至10月20日展開的2024福爾摩沙北海岸藝術季「濱線測繪」,由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朱銘美術館承辦,在正式揭幕前便策動一系列田野考察、在地參與、社區設計、藝術聚落串聯等多種形式的藝術計畫。
奠基於青森縣立美術館「從W Collection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的成果,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合作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預計於12月21日推出「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總策畫林曼麗從「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及「Love Forever」四個子題切入……
藝術交易巨頭伊曼紐.貝浩登(Emmanuel Perrotin)攜手其代理的17名藝術家,向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捐贈23件藝術作品。參與作品捐贈的藝術家包括:尚─瑪力.阿普利烏(Jean-Marie Appriou)、吉妮西絲.貝朗格(Genesis Belanger)……
梵谷(Vincent van Gogh)在1889年於聖雷米的療養院中繪製了作品〈星夜〉(The Starry Night)。此一傑作以流動的筆觸,呈現明亮夜空與寧靜小鎮,雋永動人。科學家經研究發現,梵谷對於雲層和空氣運動的捕捉,竟展現出驚人的準確性。
「轉變收藏:重新構想藝術、國家和遺產」(Transforming Collections: Reimagining Art, Nation and Heritage)計畫是做為為期五年的「走向國家收藏」(Towards a National Collection)項目之一,由英國研究與創新局(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的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資助,致力於揭露和重新思考英國國家文化收藏中的偏見及障礙。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日本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於9月13日在長野縣大町市盛大開幕,由藝術總監北川富朗以「水.木.土.空~土地是感知、是透明度、是重量~」為策展概念,邀請來自十一個國家╱地區的卅八組藝術家作品參展創作。文化部駐日台灣文化中心與藝術節合作邀請游文富作品〈竹波〉參展,榮登介紹日本知名旅遊雜誌《Discover Japan》封面……
新北市美術館行政法人於8月23日成立並舉行第一屆第一次董監事聯席會議,由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以董事兼任董事長身分召集主持,會中所有董事一致通過,任命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執行長賴香伶擔任首任館長,期許借重其藝術學養及豐富經歷帶領新美館邁向嶄新發展。
英國國家藝廊(The National Gallery)近日宣布,在成立200周年之際,館方終於獲得一件由出生於荷蘭的維多利亞時期重要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創作的油畫。這幅〈觀眾之後〉(After the Audience)描繪奧古斯都大帝(Emperor Augustus)的女婿……
龐畢度藝術中心馬拉加分館(Centre Pompidou Málaga)自2015年向公眾開放以來,已吸引超過300萬人次參觀。根據新協議,該館將繼續營運10年,至2034年。《藝術新聞》(the Art Newspaper)報導稱,龐畢度藝術中心在2025至2029年期間將每年投入300萬美元運營該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