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博物館自2022年啟動籌備,於6月16日舉行開館典禮,並於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2025年7月3日這一天,恰為台灣第一位雕刻家黃土水130歲誕辰,也將成為這座博物館的生日。這座延續黃土水精神所打造的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以「聽得見讀書聲、聞得見稻穗香、看得見大稻埕歷史、能親近黃土水傑作〈少女〉胸像」為使命。
美國將於2026年舉辦睽違半世紀的杜象回顧展。該回顧展由紐約現代美術館、費城藝術博物館共同策畫,策展人為紐約現代美術館安.特姆金(Ann Temkin)、郭怡安(Michelle Kuo)與費城藝術博物館的馬修.艾弗隆(Matthew Affron),預計展出300件作品。
第六十一屆威尼斯雙年展於5月底揭曉策展主題,由已故總策展人科約.庫厄(Koyo Kouoh)完成的構思策畫,主題為「小調」(In Minor Keys,暫譯)。威尼斯雙年展原訂在今年5月20日公布第六十一屆展覽主題與相關計畫,然而庫厄於5月10日因癌症驟世,享年五十七歲,消息甫出令國際藝壇倍感震驚與不捨。
雪梨雙年展於5月27日公布第廿五屆主題與卅七位參展的藝術家╱藝術團體,其中包含台灣藝術家陳界仁、張恩滿。此屆展覽由策展人霍爾.阿爾─卡西米(Hoor Al-Qasimi)領銜,主題「重新記憶」取自美國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著作。
首屆烏蘭巴托雙年展(Ulaanbaatar Biennale)於6月6日至20日舉行,以「地平線之上,月光之下」為主題,集結來自廿五個國家逾一百卅位藝術家,透過十四檔展覽共同探討地景、記憶與當代生命經驗。台灣館以「島嶼記憶體─邊陲記憶」為展題。
目前正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九十歲大展的知名藝術家廖修平,於6月7日獲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校長邱上嘉表示:廖修平為台灣現代版畫先驅,更是台灣戰後重量級的當代藝術家,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創作者,更以其專業為亞洲現代版畫的推廣與教學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扎根工作。
陳榮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第一屆水彩素描第一名畢業,獲日本水彩畫會之邀,參加2025年第112屆聯展。1973年起連續11年入選日本水彩畫會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陳榮和一生堅持水彩創作六十多年,將台灣各個小所在營造成值得歌頌的「壯闊的風土」。
創刊於1975年的《藝術家》雜誌今年邁入50周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與《藝術家》雜誌社,6/7於史博館共同辦理「走出封閉與禁忌,迎向自由與多元─《藝術家》雜誌50周年歷史回顧講座」,國內藝術界專家學者齊聚與談及經驗分享,回望臺灣美術與教育的發展,也藉此前瞻一個更加自由而多元的未來。
倫敦泰德英國美術館於4月23日公布2025年第四十一屆泰納獎入圍名單:奈娜.卡魯、雷內.馬蒂奇、穆罕默德.薩米和紮迪.車,四名藝術家均常駐倫敦。四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自9月27日起至2026年2月22日在英國布拉德福德市的卡特賴特美術館展出,最終獲獎者將於12月9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
光州雙年展基金會於4月23日公布第十六屆光州雙年展藝術總監人選,由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暨策展人何子彥擔任。該屆雙年展預計於2026年9月開幕,策展主軸聚焦集體藝術實踐與團結精神,思考藝術在當代全球危機與不確定的情勢中所能發揮的轉化力量,並開啟光州雙年展新的策展方向。
台中綠美圖預計於今年12月13日開館,意味著坐落其中的台中市立美術館也將正式對外開放,並於同日揭幕開館首展。開館展邀請三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策展人合作,分別為美國策展人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旅居韓國的羅馬尼亞策展人安卡.繆雷─金以及台灣策展人周伶芝。
國立故宮博物院迎來成立百週年、台北建院一甲子與故宮南院開館十週年的多重重要里程碑,啟動「故宮100+」院慶系列活動。故宮院長蕭宗煌於5月7日媒體茶敘表示,「故宮100+」不僅回顧歷史,更是展望未來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