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佳里蕭壠文化園區前身為日治時期的第一座糖廠,園區內仍保有倉庫與鐵軌遺跡。駐村藝術家洪琳茹個展「隱匿的軌跡—列車外消逝的風景」於蕭壠文化園區A4-2館揭幕。洪琳茹以田調與訪談為基礎,運用蔗渣、殘件與老照片重構糖鐵沿線的風景。
第十四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已於11月1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雙館長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與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共同策展。本屆雙年展探討「思慕」(yearning)做為持續推動人類的內在驅力。
《拾像圖》的創作歷程花費了比往年更長的時間來醞釀,游本寬從攝影的角度,以點、線、面、色、形的美術語言,加上鏡頭中光暈、反光的光學現象,從裡到外細思靜態影像在框、時間、焦點以及平面性美學的各種可能性。他意圖找出後數位時代,攝影家還有沒有呼吸的縫隙?
從精神到實踐,從自然到物質,「浪漫物質」回應了人與世界的根本關係。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場對「如何生活」的深層思考。邀請你走進「山屋口口」的「浪漫物質」空間,感受精神轉化為形體、思想落地為風景。在藝術與自然之間,找到屬於你的浪漫與真實。
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最終章「歸」,以返鄉的姿態,將靈光落在地方的山川與泥土之間。「歸」是一個圓,也是一個未完成的迴響。它既是時間的折返,也是行動的開始。當藝術回望土地的時候,我們看見的不只是自然的肌理,更是人與自然相依為命的故事。
林佳鴻以「蛋出江湖」之名開啟近年創作的嶄新章節。從展覽「水意而為」到「蛋的誕生」,持續以流動為核心概念,探索生命、意識與觀看之間的關係。對他而言,水象徵靈性的自由與包容,而蛋則是生命潛能的具象化,象徵破殼、誕生與重生的力量。
橫山書法藝術館將推出新展「自由自在—臺灣當代女性書藝展」。本展是第一個以台灣女性書藝家為對象所策畫的大規模主題展。藉由匯聚不同世代、背景與風格的創作者,展覽期盼呈現台灣當代女性書藝家的多元面貌,並揭示她們在書法這門藝術中所走過的道路與訴說的生命經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近年接受高行健親自捐贈數件水墨作品,為感念其信任與深厚淵源,師大美術館於9月推出「心象繪畫—高行健」,展示橫跨三十餘年的四十餘件創作。本展既是對繪畫熱情的致敬,也迎接師大美術館正式設立的關鍵時刻,藉此期許美術館在典藏保存與藝術教育的道路上,熱忱不輟,綿延不息。
「ART.豐原2025藝術家邀請展」於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開幕,邀請蔡友回顧其六十年的創作歷程,呈現「水墨六十年─蔡友水墨創作的成長與蛻變」,凝鍊出屬於他的藝術精髓。他將內心的禪意融入畫中,月亮與太陽、日落與月升,時間的澆灌使其畫作呈現截然不同的生命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