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寫實藝術家陳昭宏(Hilo Chen),以細膩筆觸與感官張力十足的畫面,引領觀者進入一個大自然與肉體相互凝視、渴望的情慾世界。「夏日凝視」是陳昭宏自1993年以來第四度於阿波羅畫廊舉辦的個展,展出作品橫跨1990至2010年,堪稱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最具爆發力與成熟度的廿年間精粹。
張徐展作為近年備受海內外矚目的當代藝術家,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大型個展「複眼叢林」,引起藝文界廣泛迴響與好評,其核心作品〈熱帶複眼〉在同年榮獲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並陸續受邀參與多個國際性藝術雙年展。
蒙藏文化館以「傳承之美─永恆的蒙藏宗教與藝術」為展覽主題,串聯傳承與藝術兩大主軸,除了梳理宗教文化的發展脈絡,亦隨著不同時代呈現每件文物各自姿態之美,展現宗教文化與藝術創作彼此之間不可分割的連結。展覽以「漢傳佛雕藝術之美」、「藏傳佛教的傳承法脈」、「曼荼羅」及「蒙藏工藝」四大主題構成。
〈聲紋風景〉作為臺中市文化局推動SDGs系列展「穿透明日的靈光」的第三檔展覽,展現藝術如何以柔性、感性的語言,轉化氣候行動與永續目標為可感知的行動經驗。藝術家曾偉豪以聲音為筆、水波為墨,描繪出個體與未來共振的風景圖。
為紀念臺南重要文化工作者潘元石,「元石.印記:潘元石紀念展」於7月2日起在總爺藝文中心紅樓正式登場,此次展覽特別由潘元石之女潘青林策畫,圍繞「以藝術扎根教育」、「以刻刀銘刻時代」、「以熱忱守護文化」三大核心精神,重新梳理潘元石豐富多元的生命歷程。
臺灣前輩藝術家倪蔣懷家屬於2023年捐贈近500件作品與文獻予臺北市立美術館,為館藏增添重要作品與豐富研究素材。為回應倪蔣懷家屬的珍重託付,北美館將自6月26日起舉辦「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佇立於盛夏熱烈的陽光、藍天之下,橫山書法藝術館如筆墨行文間的留白,散發著靜謐的氛圍,淡去了些許暑氣。此次推出的「吐了一地的字—文字反芻後的書寫意義.張天健作品展」中呈現張天健的書法、水墨與刻印作品在展場間彼此交融、層層鋪展,並於字裡行間回望文字與創作的書寫關係。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青年藝術計畫」來到第五個年頭,此次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兩位策展人林裕軒與林承緯,分別帶來「安全室」與「環世界日誌」,兩檔展覽透過當代藝術實踐相互對話。今年兩檔展覽分別從人與災難、人與萬物的關係切入,充分展現當代青年藝術工作者對時代議題的敏銳觀察與深刻回應。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的「故事島—台灣囡仔ㄟ記憶柑仔店」為高雄市立高雄女子高級中學與譜普市藝術工作室共同策畫,以高雄女中實踐十多年引領學生記錄家族與社區故事的美術課程為基礎,擴及島嶼偏鄉陪伴計畫參與的學校,是一段以藝術串聯記憶、五萬七千五百一十二公里的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