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末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大道無門─江明賢藝術歷程」,策展人葉國新將展覽劃分為五大子題:一、懷鄉記情;二、千江萬嶺;三、興詩化境;四、造心物外;五、無法墨章,策展從藝術家在作品題材及媒材運用上的變化,照見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異國文化薰陶的至深影響,再關注到藝術家如何回應文人畫師法自然、講求氣韻的精神。
臺南市美術館繼2022年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合作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之後,2023年臺南市美術館再度與另一個世界級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結合文物與數位的豐富內容,向觀眾介紹中國藝術史上的精采名作。
當代攝影家游本寬返台發表新作《釘地》,同時「一時個展」將於10月底至12月初在全台巡迴展出。大不同於絕大部分攝影家在空間中的吊掛或裝置作品,游本寬除了延續過去十多年來採用「展覽書」的藝術形式來表現作品概念之外,今年的《釘地》展演,亦延續「在一個小時內呈現作品」的行動概念。
臺灣歷史博物館「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當我們望春風,我們殷切期盼的,究竟是什麼呢?透過《望春風》這首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刻文化意義的歌曲為核心主題,巧妙地結合了音樂、歷史和文化元素,帶領觀眾穿越時光,深入探索臺灣的多層面歷史與文化。
新北市美展在主辦單位積極推展,參賽作品的質量逐年提升,普獲藝術界的肯定,值得讚許。今年美展競賽項目計有水墨、書法、篆刻、膠彩與雕塑五類,由於菁英盡出,可謂競爭十分激烈,能於初審入圍只有百分之十三,確實不易!
本次謝貽娟在台南市美術館的個展由「謝貽娟文化藝術基金會」籌辦,展出作品包含她著名的「藍色粉末畫」系列和較鮮為人知的「自畫像」系列。謝貽娟對藍色的研究長達20年,認為藍色是「哲學的顏色」。她運用特調色粉和繪畫技巧,創造出充滿神祕和深度的藍色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呈現色彩的純粹性,也象徵了「非空間」的概念。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南迴」串起的南方,對旅人來說是夢想中的淨土、夢幻的風景,對於回家的人來說卻是夢想種植生根發芽的地方,是真真切切、往往返返實踐生活與生命的地方。
人類對世界所理解的一切都是由概念所構成,通過對世界的眾多對象,抽出特有屬性進行理解與實踐,也就是說人類的文明成果,都是由概念組成形成意義。雖然這世界充滿混亂的、多元變動的且複雜的,並且透過思維模式和文化活動建立概念理解「對象」形成意義。本展覽命名為「一一」暫時的現實,源自於楊德昌導演於2000年所執導的電影「一一」⋯⋯
此次展出大作及小品均有,大型創作的氣勢磅礡,小品多了一種清新可愛之感,把平日遊歷山水間景色,以鋪天蓋地的闃黑填滿畫面,展現雄強壯闊的場景,背景的黑具有內斂的力量,凝重而難以看透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