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夏季特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攜手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國家畫廊及義大利波隆那MAST基金會,盛大呈獻國際知名攝影師愛德華.伯汀斯基,以及知名紀錄片導演珍妮佛.貝奇沃與尼可拉斯.德龐希埃的作品,以近70件動人心魄的美麗影像、電影和AR體驗呈現人類對地球影響。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無垠之森」由館內策展人簡正怡策畫,邀請13位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時基媒體(Time-Based Media)典藏品作為基礎,結合攝影、裝置、書寫及複合媒材,藉由過道、逢魔時刻、薩滿3個主軸意象,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空間與文化領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巴比松收藏展」為君愼美術館首場舉辦的展覽。巴比松畫派指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的鄉村風景畫派,得名於法國巴黎南郊約50公里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附近的巴比松村(Barbizon)。
身處現代化進程下的變動時代,楊德昌關注都會生活情狀及經驗,對普世價值的探問與省思引人反響。本次將透過首度曝光的重要文獻與影音檔案,企畫特別主題,從不同角度重現導演的電影世界與創作思考。
許雅晴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2009年赴法國學習造型藝術,自此走上藝術創作之路。「拿了筆就畫」,一直是繪畫之於她的意義,簡單而不複雜。她的繪畫向來跟著直覺走,下筆的剎那將心中看到的形相、潛意識感受到的意象,透過線條及色彩來表現。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第24屆畢業展以「不好說」為題,5月31日起在新北市藝文中心第一、二展覽室正式展出,參展者包含美術創作組及文創設計組的同學,他們透過不同形式及媒材傳達出屬於我們的「不好說」。
南美館以不同的當代藝術角度及思維所規劃的全新展覽「低鳴的山水:再進入繪畫」,參展藝術家有極簡主義大師林壽宇、開拓臺灣現代石雕藝術重要代表藝術家黎志文、今年獲得第三屆蕭勤創作獎的王紫芸,以及結合音樂性與水墨特色創作為名的藝術家黃舜星,還有近幾年留法歸國的青壯輩藝術家王董碩。
台北市立美術館3月底同步推出「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和「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兩檔個展各自呈現藝術家長期以來對影像創作的探索與藝術實踐。
曾煥昇累積廿餘年的平面與立體創作及大型裝置藝術創作與教學經驗,將抽象、寫意、寫實三要素融入創作中,以抽象的語彙與材質演繹內心想傳遞的希望與美好的氛圍,再搭配海景、海灘以及沙痕的變化莫測形成虛實幻化,呼應萬象交疊、若隱若現的特別圖象,以聯結作者出生地及生命歷練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