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於紐約街頭,尚—米榭.巴斯奇亞被譽為美國1980年代的少年大師,他以看似童趣、未經琢磨,實則精密如百科全書的繪畫,炫風般地席捲當時的美國藝壇。巴斯奇亞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父親是海地人,母親是波多黎各人,為南美洲移民的第二代。
發跡於1960年代,興盛於1970年代的激浪派,是一場跨地理、跨文化、跨領域的精神性集體協作,它繼承了達達和超現實主義的反動概念,並大幅度地擴張協作人的多元背景——經濟學家、化學家、音樂家、舞蹈家皆參與這場運動,換句話說,激浪派是一場從視覺藝術外部板塊擠壓而生的共震……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即將於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2月4日推出的「愛德華.孟克:介於時鐘與床之間」特展,總計展出43件橫跨孟克60年藝術生涯的指標性傑作,包括16幅自畫像,以及從未於美國境內展出過的作品。
「傑斯帕.瓊斯:類似真相的東西」是英國於過去40年來首次為瓊斯舉辦的大型回顧展,共計展出150餘件繪畫、雕塑、插畫及印刷作品,揭示藝術家於過去60年間在創作上的連續性與變化,以及在其作品中持續可見的好奇心與實現性質。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 Boston)推出「馬克.羅斯柯:映象」特展,此展借鑑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11件羅斯柯(Mark Rothko)經典傑作,邀請觀者反思藝術對於塑造身為人之生命體驗的力道。
英國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將於10月2日展出「凡艾克與拉斐爾前派油畫展」,揭示凡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諾菲尼夫婦〉油畫如何成為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s)鍛造其激進繪畫風格的指標。
加州榮耀宮美術館於10月14日推出「克林姆與羅丹:藝術性的相遇」,探索兩位藝術家之間的相似經歷,以此展示羅丹與克林姆如何突破各自傳統藝術框架,改變20世紀藝術史面貌的歷程。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於10月7日推出「達利/杜象展」展覽主題。展覽共計展出約60件作品,其中包括兩人較為知名的雕塑與繪畫創品,另外則是大眾較不為熟知的達利攝影作品,以及杜象油畫作品等,以此展現兩位藝術家在藝術領域的相互影響。
美國菲利普美術館(Phillips Collection)將於10月3日推出「雷諾瓦與朋友們:船上的午宴」,以美術館藏館藏內的雷諾瓦〈船上的午宴〉為展覽核心,揭示畫作的背景故事及其中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