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第十屆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本次有了重大轉變。因應地緣關係,以往貨櫃藝術節展覽場地都在碼頭旁邊,讓民眾能切身感受藝術與產業接軌。本屆貨櫃藝術節將展覽場地移至高雄市立美術館南島園區,並邀請十二位╱組分別來自南島語系國家如台灣、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的原住民族藝術家與創作團隊。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所舉辦的「小說:雙城計畫」,緣自1999年台北與澳洲伯斯市締結姊妹市盟約,適逢雙城情誼正式邁入第20年,藉由策展交流及主題策畫的模式,觸及所謂歷史真實權威的翻轉與再造,探問另一種被建構的空間化之時間地景。
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一樓主展覽室,梁奕焚將領著九位門生,演繹「藝術圖像2020─臺東當代藝術家聯誼展」。藝術圖象是每一位畫家藉由其個人的主觀思維和形式,對藝術做出的詮釋。他們試圖為這一超越人類智慧、想像和理解的藝術拼圖,讓藝術更加豐美多樣。
寶吉祥藝術中心在10月25日舉行「新浪漫普普—德國造型大師王小松個展」,這位曾於義大利著名的梅迪奇家族裡卡爾第宮殿展出、更是首位在維也納分離派創始地藝術家美術館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
臺南市美術館與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合作舉辦「連結台灣-吳三連獎40 ART聯展」。吳三連獎是臺灣文藝展歴程中的集體紀憶與珍貴資產,2018年適逢吳三連獎創立40周年,歷屆得獎作品猶如歷史長廊,見證臺灣藝文發展。
本次展覽意圖以新的科技形式重新詮釋傳統美學下的空間景物,讓觀眾體驗新的智動美學,透過精密機械與AI人工智慧科技的結合,帶領觀眾遊走於寫實與寫意的新境界。
臺南市美術館為提供民眾更豐富多元的展覽,這回推出的全新展覽,和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進行跨國合作,邀請由新加坡策展團隊INTER-MISSION與臺灣的tamtamART共同打造「超級-軌跡 當代媒體與生活的總和」展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及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推出「刺青─身之印」大展,從人類文化發展的角度展現刺青的世界史,訴說浪漫與血淚的故事。本展集結超過200件來自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區域刺青技術與紋樣的傳統及當代作品。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10月5日登場的「城市震盪」特展,將揭開城市中文化實驗的序幕,透過跨界的研究者、見證者與行動者等多重介面,帶領民眾探索過去歷史進程、當前社會議題的實踐,以及未來發展的觀察及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