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牆之佮」邀展18位藝術家,概括了80年代以來,先後在美術館、商業畫廊、替代空間等平行系統中開疆闢土、轉進磨合、現場創製及發表藝術的中壯輩創作者。展覽旨在透過此開放性的主題,和18位藝術家的美學思維及藝術言語,鋪陳30年來,台灣現當代藝術的活潑氣勢和多元樣貌。
這是臺灣1960世代三位藝術家蔡獻友(1964-)、謝其昌(1968-)與陳昱儒(1964-)的聯展。展覽構想來自於時代精神與社會氛圍的養成教育與創作狀態,重探五年級生在此時間節╱截點下的藝術特徵與意識存在。在這樣的想法下偶然觸碰到某種共同的主題與興趣,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因此有了互文性。
「生之華」,以畫作呈現萬物有形無形生命之光華。高惠芬以大自然為師,作品著重在人與物之動態、氣韻、感情,簡而大的空間和明亮的色調是其特色。天地有情,畫彩生韻,「情」與「韻」的柔性魅力也是其作品中最感人的特質。
由臺灣桃園市立美術館辦理的「2021桃源國際藝術獎」,於去年徵件期間廣泛得到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創作者的關注,總計徵得46國600多件作品參賽。經國際評審團評選出17件入圍作品,將於3月13日起在桃園展演中心展出,開幕當日也將舉辦頒獎典禮,並揭曉首獎及其他獎項得主。
生長於臺灣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有著各種不同的地形景觀,錢文屘喜歡登高望遠,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在高處視野廣闊,而有天下景物皆小的感覺。此次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展出的作品,以合歡山系列為主,搭配臺灣其他在地美景,及櫥窗街景系列,自然寫實的油畫技法,件件融入真情,期盼能感動觀者的心。
來自兩個國家的金澤翔子與莊惠婷,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藝術呈現形式,述說世間最美好的事情――純真與熱愛。兩位登上藝術舞台的唐氏症患者用另一種語言來詮釋生命的意義。她們是幸運的,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背後兩位偉大的母親以及所有關心、關愛著她們的人的支持。
一如草間彌生創作的母題「反覆」與「積累」,這樣的形式在她的版畫藝術中表現無遺,透過多層疊印製作的手法,創作出相同畫面但卻限量發行的作品,透過不斷複製的概念,期望將理念與訊息傳遞給全世界。
「如果有一天……」充滿奇思幻想的寄予未來無限向度的追尋,每個當下都有奇蹟正在發生。在撲天蓋地的現實中,在眼底的沙漠星辰裡,俯拾即是,恰似生活中的每個如奇遇般的美妙偶然。
繪畫是每一位藝術家自我成長的經歷。但,透過畫作傳達;觀者不僅從中能感受畫家變化歷程還能藉此觀想自身內在心理與外在環境的更迭。藝術家們透過畫作,用其畫面與觀者對話亦是作者們最直接及間接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