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自然」想表現的是回歸自然的簡樸與對話,讓線條隱藏於無形,用一種比較沉澱的方式呈現,透過墨拓、裁切和拼貼讓線條隱藏在紙的邊線或透過指間接畫在紙上,當然有部分的線條也是直接畫上去的。
臺南市美術館迎接開館以來第一個暑假,除了郭柏川回顧展之外,再推出以「掛畫」為發想主題的「將藝術掛在心上」展覽,希冀透過展覽傳達出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無所不在地潛伏於你我的生活之中。
「百般紅紫鬥芳菲」源自唐代韓愈的〈晚春〉,意味花木在最美的季節裡展現絢麗芳香;將其擬人化後,對應中國藝術家石建國筆下風姿綽約的典型東方美人表徵: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嘴,姿態盡顯泰然優雅,審美趣味體現中華文化精髓。
集結24位國外藝術家,精選31件雕塑作品來台展出,依不同類型的雕塑作品與藝術家風格區分為「人體翻模」、「單色人像」、「局部身軀」、「巨細靡遺」及「變形寫實」五大展區。展出超寫實主義雕塑重要藝術家的創作,榮‧穆克、山姆‧詹克斯、喬治‧席格、派翠西亞‧佩奇尼尼,日裔美籍藝術家辻一弘等。
「郭柏川」在台灣美術史上是個謎樣的名字,似乎聽過,卻無法一窺全貌。他是台灣前輩畫家中,首位任教於北平藝專的人,足跡遍及台南、台北、東京、滿洲、北京,作品匯通東西,表現特異,創作出豐富的東亞跨文化色彩。
繼去年與倫敦泰德美術館共同策辦「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特展後,高雄市立美術館持續展開與國際大型美術館的合作與對話。今年則與東京森美術館聯合舉辦「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
〈寶島長春圖卷〉是臺灣的水墨名家黃君璧、張大千、張穀年、胡克敏、李奇茂、范伯洪、羅芳、羅振賢、蘇峰男、蔡友等老中青三代,共10位水墨畫家,合力分段繪製而成。是現存臺灣最長的集體創作的長卷,長66公尺,呈現出上個世紀臺灣的自然山川與建設,可說是另一種歷史現場的再現。
第12屆的粉樂町由富邦藝術基金會策展團隊所策畫,從2001年舉辦迄今,已累積完成近500處展點,集結近700位國內外藝術家,與超過數百萬的觀展人次。來自各世界各地藝術家共襄盛舉,以藝術創作引爆信義商圈,為商圈帶進與以往不同的藝術氣息。
特別邀請執教於四川美術學院與臺灣藝術大學的知名臺灣當代木雕藝術家—楊北辰教授擔任策展人,從三義木雕博物館長年以來所典藏的眾多臺灣木雕藝術名作當中,精選出20件最具時代特色及個人風格的傑出具象木雕作品於「彩雲藝術空間」展出。